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

第七单元语文园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园地;联系课文,说说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①题目就是文章的魂,抓住了魂就掌握了文章的根本,可以迅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文章题目把握主要内容,如《观潮》,看到这个题目就

能想到这篇文章写的是

观潮这件事。;②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普罗米修斯》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讲的,我们将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起因: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吃生冷的东西,决定到太阳神那里取火种。;③当一篇文章写了几件事时,可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再把几件事连起来,也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共写了三件事,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和同学交流时,语言要有逻辑,最好能举出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交流示例;初读《盘古开天地》后,我很快抓住了故事的起因(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经过(盘古醒来后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和结果(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志存高远;结合注音读准这些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并举例说说它们形容的人物。

这些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正直、正义,不怕牺牲,勇敢地为祖国做贡献的人。;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即时训练;课堂小结;语文园地;读下面两组例句,体会不同的语气。然后想想在后面的两个情境中你要怎么说,写下来读一读。;;本题要求我们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感受两种句式的不同表达效果,并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

两组例句的第一句都是选自课文的反问句,第二句是根据反问句转化成的陈述句。

;;;参考答案;;;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约700—765),字达夫,唐

代著名边塞诗??,与岑参并称“高

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

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诗的前两

句描写送别时晦暗、

凄凉的景色,渲染浓

浓的离别情;后两句

是对远行友人;的鼓励和劝慰,既反映了诗人和友人的深厚情谊,也表现了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篇。;背一背;拓展连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文档评论(0)

教育小能手小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针对中小学教学PPT制作及班会PPT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