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pdf

精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pdf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年级语文·下新课标[人]

第八单元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组是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

乐中去。除一个语文园地外,一共选入四篇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是精读课文,《夸

父追日》是略读课文。另外,选读课文中的《除三害》可以用来配合阅读。

本组的学习目标:一是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二是识记

生字词,积累生动的语言;三是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

热爱之情。第三个学习目标在导语和《古诗两首》后作了布置。

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

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

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这是本学期的最后一组课文,除仍然围绕专题、注重整合外,还带有总结全册、盘点学习一组课文收获的

任务。如《夸父追日》课文后面安排的小伙伴说“我想写一写读了这组课文的感受”,就提示学生,本组的

学习,必须统览全组,融入感情,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一吐为快,才能更好地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1.识记本单元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西门豹》这个故事。

6.学习课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7.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8.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9.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10.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11.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重点】

1.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地破除迷信的;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2.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古诗两首》2课时

《西门豹》2课时

《女娲补天》2课时

《夸父追日》1课时

语文园地八4课时

总课时11课时

29古诗两首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

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

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

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

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

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

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家喻户晓的神话传

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

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1.识记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1.课前,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介绍作者或诗作的赏析资料,如《唐诗鉴赏辞典》的相关文章,在学生理解

诗的大意时,相机介绍。也可以引导学生先读读“资料袋”中的内容,对乞巧节有大致的了解。

2.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学生互相交流后,教师可重点提示,“乞”

与熟字“气”的区别,“烛”是翘舌音,

文档评论(0)

138****59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