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前指导课评课稿.docx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前指导课评课稿.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前指导课评课稿

今天有幸学习了两节低中年级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两节精彩的课堂让我们收获颇多,也让我们了解了导读课的学习任务如何设计更为合理、更为有趣、更为有效地促动孩子们的驱动力。下面我就以《没头脑和不高兴》整本书导读课来说说我的感受。

一、一个“整”字贯穿整节课

整本书教学与我们日常的语文课最大的差别应该就在这个“整”字上,但是它绝不是随便“整”一本书来读读,而是要在读书的时候,读出单篇教学不能读出的东西,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就要从“整”的角度去思考。首先就是整本书的框架,我们读一本书,一般先看目录。黄老师在这节课中就带领孩子们去数目录中的故事、读目录中的标题,让孩子们从整体上去了解全书的行文框架。这样的框架等于是打好了读书的地基,或者说准备了一个承载知识的“器”,这样,读到的内容才能被放在记忆的容器里。同时,我们也听到黄老师的这节课,在很多教师表述语方面有意无意地给我们的孩子植入“整”的概念,看似不经意的过渡语,其实是对整本书教学的课堂语言的定位。

二、精心提炼大概念以及任务目标

整本书学习任务群中旨向导读课的应该是这样一句话: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黄老师在这节课中目标把握就非常准确,围绕“边猜边读”的方法和技巧,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想猜、敢猜、想说、敢说,并能根据上下文合理地说。这节课中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制订计划,其实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根据我们平时的经验,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我们老师发一张计划表下去,孩子每天完成后家长签名或者小程序打卡之类的。孩子们经过一学年的阅读积累,对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已经初步形成,如果依然沿用老师制订好的表格进行阅读,孩子是不会有这种“整”的概念的,也会过于依赖老师和家长,失去阅读中的“自我”存在,会有一种“妈妈要我读完这个故事”,而不是“我想读完这个故事”。

三、逻辑分解子任务

这节导读课,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体验的设计,很符合子任务的逻辑层次。比如:让学生开火车读没头脑的故事,再去续编还会找到什么呢?学生有路可寻,同时也会有极大的满足感。再比如,有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铺垫,也有了三种猜读的方法,那么发生在甄用工和闹闹身上又会是什么故事呢?这样的设计逻辑清晰、层次递进,既为教师的任务设计理清思路,更为学生完成核心任务明确了路径。

文档评论(0)

秋天的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个人的努力就是最大的努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