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观察系列报告(一):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docxVIP

三中全会观察系列报告(一):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一、土地制度改革历程 1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历程 1

1、集体所有制 1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3、土地流转经营 2

(二)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历程 3

1、计划管理阶段 3

2、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3

(三)现行土地制度 4

二、改革背景 6

(一)农地流转机制尚待完善 6

1、二元化导向限制农地入市 6

2、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不合理 6

(二)产业用地出让缺乏弹性 7

1、出让年限难以匹配企业生命周期 7

2、土地出让成本高 7

三、改革意义 7

四、改革方向 8

(一)探索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8

(二)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方式 9

(三)以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用地 10

(四)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11

(五)推进合理有序用海 12

五、改革影响 13

(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3

(二)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4

(三)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14

风险分析 16

表目录

表1:新旧《土地管理法》要点对比 4

表2:各地优化产业用地供应方式相关政策 9

表3:推进合理有序用海相关政策梳理 12

表4:市盈率 15

图目录

图1:劳动生产率(元/人)及同比(%) 2

图2: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溢价率(%) 4

图3:农用地和建筑用地细分类型 5

图4: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地类数据 5

图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

图6:城镇与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比差异 7

图7:2020年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数量 11

图8:全国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万亩) 11

图9:海洋生产总值(亿元)及其同比增速(%) 12

图10:渔业以外的主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亿元) 12

图11:相关指数2023年以来累计涨跌幅 15

政策深度报告

土地制度改革是历届三中全会关注的重点之一。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2024年2月,深改委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的意见》。会议强调,要建立健全同宏观政策、区域发展更加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土地要素配置精准性和利用效率,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协调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因此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可能成为后续改革推进重点之一。

一、土地制度改革历程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历程

1、集体所有制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将“耕者有其田”从

法律上确立下来。到1952年底,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但是,小农经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如生产方式落后、抗风险能力弱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毛泽东提出领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的决议》,决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到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最终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1958年,为了追求纯粹的公有制,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提议“办大社”,将合作社改组为人民公社,将农户土地及全部生产资料都交归集体所有。1962年,中央颁布《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将人民公社定义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实行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一时期,农村土地制度从农民私有转变为集体所有,经营方式变为合作社成员共同经营,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形成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支撑,但平均主义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新的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亟需到来。

2、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