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人物类单篇课文的整体化教学.docx

革命人物类单篇课文的整体化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革命人物类单篇课文的整体化教学

摘要革命人物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较大,对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有重要价值。但由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等原因,导致此类课文的教学味同嚼蜡。因此,应针对文本特点及学情实际,从时空维度整体建构认知境脉、设计学习情境、明确学习任务,实施革命人物类单篇课文的整体化教学,提升此类文本的教学效果。

关鍵词革命人物;单篇课文;整体化教学;学习主题;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活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约40篇与革命文化相关的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14%。革命人物类课文有助于建立学生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血雨腥风、筚路蓝缕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进程中沉淀的独特文化形态,它吸纳了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具有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价值,是少年儿童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课程资源;革命人物类课文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此类课文主要描写革命人物无畏困境、不怕牺牲的感人故事,诠释着不可磨灭的崇高精神,阅读与鉴赏革命人物类课文可以让学生不断接触美、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得到丰富的审美体验;革命人物类课文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革命人物类课文所描写的特殊人物、特殊事件、特殊言行,需要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展开联想想象、归纳判断、分析比较、演绎推理,进而读懂人物,明辨是非,提升思维能力;革命人物类课文有助于发展学生语言运用,学习革命人物类课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浸润在语言文字中的革命人物形象,借助语言文字让革命人物具体可感,促进学生沉淀语言,发展语言运用水平,提升言语品质,并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传达文本所负载的思想,实现文道统一。

然而,由于在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困境,使革命人物类课文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一是教材内容本身的困境。革命人物类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当下生活差距巨大,他们对革命年代的艰苦岁月缺乏体认,会产生认知障碍。同时,革命人物类课文受篇幅限制,多是节选或改编,无法铺陈开去介绍人物及事件发生的背景,增加了理解和体认的难度。二是学生学习心理的困境。对革命人物类课文所叙述的人物和事件学生没有相似的生活经验,缺乏必要的认知经验,一般只能从字面理解故事情节,难以生发出内心的感动。这种割裂感往往会使他们游离于文本之外,处于局外人的状态,难以产生心理共鸣。

革命人物类课文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教学这类课文要梳理、建构适合儿童学习的认知境脉、情感境脉[1]。在单篇教学时教师要确立整体化教学思维,实施整体视域下的单篇教学,下面以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军神》一课为例加以阐释。

一、统整认知境脉,确定学习主题

梳理小学语文教科书可以发现,革命人物类课文以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的革命英雄人物为主,比如鸦片战争、军阀混战时期的有《虎门销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军神》《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李大钊》等,抗日战争时期的有《手术台就是阵地》《梅兰芳蓄须》《小英雄雨来》《清贫》《冀中的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金色的鱼钩》等,解放战争时期的有《灯光》等,还有一些抗美援朝时期的,比如《黄继光》《青山处处埋忠骨》等。小学课程方案没有设置历史课程,通过对六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80%以上的学生缺少基本的历史知识,缺乏与革命人物类课文相关的近代史认知境脉。为降低背景知识缺乏对学生阅读造成的影响,学习这类课文要打通中国近代史认知境脉,以整体、综合、系统的视角,将散乱的知识结构化、将重复的内容统整化,使背景知识的引入有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认知背景时教师可以绘制中国近代史时间轴,勾勒可视化的线性近代史思维导图,从总体上直观、简要地感知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血泪史:从鸦片输入带来的深重灾难,到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从北洋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卖国割据的局面,到蒋介石、汪精卫的反革命政变;从日本侵略者侵华,到全民族抗战,再到内战全面爆发。借助思维导图可以增强背景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已有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的衔接。有了对百余年间中国大地上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历史的纵深了解,单篇课文学习、单个人物形象赏析时,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走近人物内心,真切地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单篇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中国近代史时间轴上建立单篇课文所指向的特定历史时期和主要人物的背景资料,在横向上拓宽掘深,丰实认知境脉。比如《军神》一课的故事发生在1916年,军阀混战,袁世凯称帝前后,刘伯承时年24岁。主人公刘伯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他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战功卓著。有了这样的了解,学生学习革命人物类课文的历史认知境脉就可以从纵、横两个维度不断丰盈,学习此类课文的情感共鸣就会越来越强。

教师还应从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