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路径.docx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路径.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路径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标特别将“量感”纳入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其指出: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新概念、新理念的提出,无疑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据此,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挑战,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包括情景导学、差异对比、问题引导和实践操作等,以促进学生“量感”的形成和发展。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量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量感”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对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关注不足,这导致学生在数学“量感”的形成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支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按部就班地遵循教材内容,忽视了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教学策略。例如,在“三角形”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围绕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分类、特点、面积与周长的计算,往往忽视了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相联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但难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量感”的理解和感知。

数学“量感”的培养需要持续性和连续性教育环境,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长期和连续的培养计划,学生往往在完成某一学段的学习后,对相关概念和技能的理解便停滞不前,这种断断续续的学习方式阻碍了“量感”的积累和发展。例如,以“位置”教学为例,在一年级教材中,对于“位置”的学习主要围绕“上下左右的认识”,引导学生判断基本的方向;在三年级教材中,对于“位置”的学习主要围绕“东南西北的辨别”,引导学生使用方向来判断、辨认方向;五年级教材中,对于“位置”的学习是围绕用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引导学生能够借助方格纸来辨别位置。

(二)对基础数学单位陌生和应用困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基础数学单位的认知和应用是构建“量感”的基石,然而,许多小学生对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数学单位感到陌生,这主要是因为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和生活场景的结合。比如,在“米、分米、厘米”的认识中,学生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习题反馈的结果来看,有学生将“爸爸的身高为178厘米”错误地写成“爸爸的身高为178米(分米)”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米、分米以及厘米,没有实际的认知,不知道1米到底有多长,1厘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到底有多长。这种对基础数学单位的陌生和应用困难,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更高层次数学概念学习中的表现,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基础单位,那在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时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对基础数学单位的陌生和应用困难还会影响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数学是一门紧密联系实际的学科,基础单位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学生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时,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

综上所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现有教学方法过于侧重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是由于教育评价体系对于“量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估不足,忽视了基本数学单位认知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深入探究的动力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并改进教学方法,将系统性和连续性的“量感”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加强与生活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概念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同时完善数学“量感”的评价体系,将学生对“量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探究的动力,从而提高数学教育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二、核心素养下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的有效策略

(一)情景导学,形成“量感”认知

情景教学是指将数学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的生活情景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形成“量感”认知。情景导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数学概念和单位,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称量食材、学校用品或自己的书包等实际物品的活动中。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学习量的单位,还能理解量的转换关系。具体设计如下:

1.探索活动:认识克与千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克与千克的区别吗?你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用克表示,哪些是用千克表示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物品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