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恩的励志故事10则.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感恩的励志故事10则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

位的。一个人假如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喜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

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当敬重别的老人,爱惜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

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英勇着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常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

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意父母的这点要求了

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

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遗忘了疲惫。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

英勇孝顺的好孩子。

【故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

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

着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

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由于父母年老不

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立刻辞去了官职,回家照看父母。他的孝心受到

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

苦苦劝告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假如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

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反封建法律规定的。一

般状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

他人奉劝。父母不情愿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

的,由于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

书上并没有说明详细缘由,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

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状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沉迷

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养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

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无视了。

【故事三】

有一个城市发生了地震。救援工作在紧急地进展。三天后,救援工作

人员依稀听得一处有“救命啊!快来救我的孩子啊!”顺着声音搜寻,发觉

是从一片废墟中传出来的。拔开废墟,发觉一位年轻母亲四肢撑地,腰背

拱起,顶着残砖碎瓦废梁,而在拦住的空间下,有一个婴儿,躲在他身下,

熟睡着。这位母亲不住地叨念着:“快救我的孩子!快救我的孩子!”当救

援工作人员把她们救上来后,她第一句话就问:“我的孩子怎么样?我的孩

子怎么样?”医护人员告知她:“你的孩子很好,没有危急。”当她一听自

己的孩子安全了,没有危急了,心情一松,晕倒了。医护人员赶快把她送

往医院抢救。

这位母亲之所以能撑到现在,是她要救孩子出去这个剧烈的念头支撑

着她,假如没有这个信念,她自己也不能坚持下来。

【故事四】一饭千金

帮忙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

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盼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毕

竟不是牢靠的方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

有许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

母,很怜悯韩信的遭受,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困难困苦中,

得到那位以勤劳克苦仅能以双手牵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谢她,便

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快乐,

表示并不盼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绩,被封

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

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

受人的恩惠,切莫遗忘,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

点点帮忙也是很珍贵的;到我们有力量时,应当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

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需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

于助人的人,是永久不会想人报答他的;其次,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

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

金”;第三,最难能珍贵的是在自己也非常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怜

悯的去帮忙别人,这样的帮忙,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

的。

【故事五】

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从小

文档评论(0)

你别来~我无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