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5.1《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5.1《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谏太宗十思疏》说课稿

一、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谏太宗十思书》是部编版高一下学期的一篇传统篇目,是我国古代针对现实说理的优秀议论文。本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领会作者观点及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感受古代仁人志士们的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而《谏太宗十思书》又是古代文言文中奏书类文章,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很有必要。

对此,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一,品味鉴赏文章的劝谏艺术;二,涵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在具体教学中,又把它细化为这三点教学目标:积累并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句式,还有基本知识点,体会对偶、排比句的风格特征;学习多样的论证方法,体会作者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感受古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涵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

其中,我将教学重点设置为:体会作者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难点设置为:感受古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涵养勇于担当的精神品格。

二、说学情

本课属于高一下学期必修下册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高一必修上册的第六单元学习了《劝学》、《师说》等古代议论性文章,对于文章的的论证方法和具体的论证过程也有一定了解。本课由于学生对历史背景知识的了解较少,作者多种说理方法和严谨的说理结构对我班高一学生来说会有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品味鉴赏文章的劝谏艺术,及时补充相应背景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旧唐书·魏征传》记唐太宗的话。设疑:太宗为何对魏征评价如此之高,把魏征称为是他的一面镜子?进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唐太宗和魏征的君臣关系一直为人熟悉,但具体原因学生却并不了解,由此生出疑问,过渡到我们本课的学习内容)

初读课文,把握主体

检查预习任务。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艺,标记出疑难处,整理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师作补充。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关注古代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提出障碍,有利于学生重视并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解题:谏,劝谏;太宗,劝谏对象;十思,劝谏内容;疏,古代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劝谏,指直言归劝,使改正错误。

讽谏,用委婉的语言暗示或劝告。(举例回顾所学:邹忌讽齐王纳谏)

(设计意图:通过标题,明确文体,了解“谏、疏”等文学知识,完成基础性教学内容,另外也能引起学生对标题的重视,对学生阅读、写作都会有帮助)

3、本篇劝谏的主要内容是十思,能否从原文找出“十思”的具体内容?结合注释说说作者分别从为人君主的哪几个方面来进行劝谏?

(设计意图:抓“谏”的主要内容,结合学过的《出师表》等相关语句,理解“十思”,明确作者的针对说理对象——君主提出,把握其说理的现实针对性)

再读课文,品析技巧(小组合作探究)

先齐读课文,再分小组探究思考:1、提出“十思”之后,太宗看完欣然采纳,其原因是什么?或者说魏征为什么能说服太宗?2、本篇课文为何在最后才提出“十思”?能否调整文中三个段落的顺序?为什么?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理解论证方法的多样和论证结构的严密对其说理的帮助,从整体感受作者循循善诱的说理艺术)

预测角度一:论证方法和策略

比喻论证(段1):找出本体和喻体

效果:形象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紧扣治国之道、君主之德来论证分析。

对比论证(段2):找出正反双方比较(此处插入贞观中期太宗日渐骄奢的历史背景加以理解本段内容)

效果:历史经验和现实警示相对照,针对性强,发人深省。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说理顺序层次递进,条理递进,逻辑分明。

师作补充角度:引导关注句式特点

分小组朗读体会,请从诵读的角度谈谈这样的句式对劝谏说理来说有无用处,效果好不好,好在哪里,试举例子来加以说明。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带来的说理效果,让学生自己学会抓关键语句来分析课文)

预测一:排比、对偶,句式特点为整散结合。

预测二:反问句、双重否定句

重点关注以下这几个句子,揣摩作者说理的语气。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岂可忽乎!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品析重点文言字词句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言文中否定副词、疑问代词的使用对作者说理语气的帮助,进而为下面揣摩人物精神品格做铺垫)

三读课文,感受精神

自由朗读课文,关注课下注释及课后的学习提示,从作者不容辩驳的说理语气中,结合全篇来看,大家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魏征?(此时插入魏征的生平简介,关注其“以犯直颜”闻名于世,“敢言善谏”的特点)

(设计意图:感受作者崇高的精神品格,进而完成本课第三个教学目标,从古代仁人志士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形象特点:有责任敢担当

“直言”:智慧与胆识并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