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鲍照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2.?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3.?比较《拟行路难》与李白《行路难》在表现手法、内容和情感上的异同。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中的挫折与困难,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比兴、反问、动作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2.?难点:

深入体会鲍照诗歌中所蕴含的悲愤情感与无奈心态。

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诗人对待人生困境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意象、艺术手法等,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比较法:对比《拟行路难》与李白《行路难》,分析它们的异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杜甫《春日忆李白》中对鲍照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引出鲍照这位诗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对鲍照的了解,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相关信息。

2.?知作者

详细介绍鲍照的生平经历。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

讲述鲍照的文学成就。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世称“元嘉体”,现有《鲍参军集》传世。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同为宋元嘉时代的著名诗人,合称“元嘉三大家”,他和庾信合称“南照北信”。

强调鲍照所处的时代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以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这种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鲍照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3.?晓背景

深入讲解魏晋南北朝的文人社会状况。门阀制度使得社会阶层固化,寒士难以凭借才华获得晋升机会,这导致了许多文人的怀才不遇和愤懑不平。

阐述门阀制度对鲍照的影响。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的门阀制度,促使他将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引导学生思考门阀制度对当时文人心态和文学创作的影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4.?解题目

解释“行路难”这一乐府杂曲歌辞名的含义。《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多言“仕路艰难及离别伤感之意”。

说明“拟行路难”是为乐府组诗名,歌咏人世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后人评价说《拟行路难》思想内容和原题妙合无垠。

介绍此诗是《拟行路难》的第四首,让学生对诗歌的背景和主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5.?诗歌赏析

(1)诵读诗歌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请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找出诗眼

提问学生该诗最能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个字是什么(诗眼),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明确诗眼为“愁”,并围绕“愁”字展开诗歌赏析。

(3)分析诗人为何而愁

联系社会背景,讲解门阀制度造成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以及这种局面给寒士带来的困境。

指出鲍照因门阀制度阻塞了仕进之路,怀才不遇而愁,这种愁绪是当时许多寒士的共同感受。

(4)探讨诗人如何写“愁”

比兴手法:“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诗人用平地上的水向不同方向流淌,比喻人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抨击了不合理的门阀制度。

反问句:“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是用反讽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作者用反问句表现了他面对因门阀不同而不能受到重用的人生态度:不哀叹,不忧愁。

动作描写:“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诗人借酒来慰藉失去平衡的心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而“断绝”了。“酌酒”“举杯”“歌路难”运用动作描写,以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断绝”一语双关,既指表面上作者因饮酒无法歌唱《行路难》,也指作者已然醒悟,一味的哀叹命运,抱怨眼前“行路难”的处境对现实没有任何帮助,远不如“举杯”更能慰藉作者内心,浇灭作者愁绪。表达作者对现实境遇无能为力的苦闷。

对比手法:“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第七句作者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第八句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