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谈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认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思路。
(2)学习创造性思维的要素和培养方法。2.教学难点
(1)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和意义。
(2)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片(展示课件中观察图片的内容),从这幅图片中,你们能看出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发现。这就像我们面对同一个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谈创造性思维》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预习检测1.了解文体
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文属于议论文。议论文是对人或事物、社会现象、问题等表示自己的立场、意见、观点的一种文体。
2.简介作者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当代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他的名言是“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
3.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许多人在生活、学习中受传统
思想束缚,容易形成固定思维模式,不善于活用知识,不相信自己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压制。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4.字音检测
(1)请同学们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罗迦(jiā)渊博(bó)对称(chèn)压榨(zhà)
推敲(qiāo)孜孜不倦(zī)汲取(jí)恭喜(gōng)创伤(chuāng)创造(chuàng)
(2)根据拼音写汉字:
jí(汲)取gōng(恭)喜qiè(锲)而不舍不言而yù(喻)
5.词语理解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方法或措施被实践证明有效。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锲而不舍: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2)辨析词语:
“根深蒂固”和“坚如磐石”都有“牢固,不动摇”的意思,但“根深蒂固”侧重于表示根基深,基础牢固,不易动摇;“坚如磐石”侧重于表示本身坚牢,不可动摇。例如:
①他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是很难改变的。②我们两人之间的友谊坚如磐石。
(三)整体感知
1.文题探讨
“谈创造性思维”既是文章的标题,也是作者论述的对象。那么,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的思维方式。
2.分层解读
(1)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观点,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4-12段):提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的见解;论述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指出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第三部分(第13段):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就是富有创造性的人。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论点的提出是由一道有趣的图形选择题引出的,十分巧妙自然。作者通过画出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用问题引出论点,结合问题讲道理,使抽象的议论显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合作探讨
1.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与创造性思维有什么关系?明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不会局限于一种答案,才会去寻求其他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创造性思维。
2.作者认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为什么?
明确: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不断地思考和尝试,从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如果我们总是满足于一个答案,就会陷入思维定式,无法开拓创新。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
1.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要的要素?明确:创造性思维必要的要素有: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7《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docx
- 4《海燕》教学设计.docx
-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2 智取生辰纲 教学设计.docx
-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5_ 周亚夫军细柳 学案(含答案).docx
- 21 创造宣言——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docx
- 22智取生辰纲——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docx
- 23 范进中举——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docx
- 24 三顾茅庐——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课时优化训练(含解析).docx
- 初中语文八年级9《桃花源记》任务驱动型教案.docx
- 第1课《邓稼先》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课时练习(含答案 解析).docx
-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第一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x
- 2.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