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docx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

2.精读中间叙述部分,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重点)

3.抓关键语句,多角度解读文章主旨及情感。(难点)

4.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继续学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

2.精读中间叙述部分,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重点)

3.抓关键语句,多角度解读文章主旨及情感。(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入:教师出示三张分别是荒漠、植树、荒漠绿洲的图片。荒漠要变成绿洲,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然而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一个人默默地植树,默默地奉献,将荒地变成沃土,惠及上万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植树的牧羊人。

二、新课教学

1.检查预习

生字词:慷慨干涸溜达呼啸帐篷坍塌流淌刨根问底沉默寡言

2.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植树的牧羊人》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目标导学一:梳理文章情节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运用议论,对“牧羊人”这一形象进行高度概括,提挈全篇。

第二部分(第2—20段):记叙和描写“牧羊人”通过植树,使废墟变为绿洲的伟大壮举。

第三部分(第21段):通过议论,揭示主题,表达对老人的赞美之情。

2.课文按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相关段落,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明确: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环境

初遇牧羊人

一个人住在房子里;牧羊的同时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生活一丝不苟。

毫无生趣,村落都成了废墟,环境恶劣。

再见牧羊人

身体更矫健了;减少了羊群的数量,开始养蜂;性格上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依然沉默不语。

乡景如昔,但已萌发生机;树木蔚然成林;干涸的河床有了淙淙的流水;各种草木开始复现。

最后一

次相见

87岁,年事已高;住在自己凭一己之力建成的乡间。

景观完全改善了,甚至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整个乡间散发出健康与富裕的光芒;人们搬了回来,处处呈现着幸福与安适的景象。

目标导学二:赏析人物形象

1.文中的牧羊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分析牧羊人的人物形象,并按以下格式发言:

句式:通过……(句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示例1:通过“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目标远大且高尚的人。

示例2:通过“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他显得自信、平和”“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外表整洁、心无旁骛,有毅力、有爱心、身体力行、慷慨无私的人。

结合牧羊人的表现,还可以从以下角度评价牧羊人:

他是一个(平凡普通极其认真坚韧不拔一丝不苟大公无私心地善良沉默寡言)的人……

2.文章最后四段非常精彩,可圈可点。精读课文,圈点、批注并赏析课文最后四段的精妙之处,用“第______段很精妙,妙在______________”的格式说话。

明确:第18段很精妙,妙在用词准确,“几乎”说明看望次数之多,充分表现了“我”对这位植树的老人的敬佩之情,“从没”充分体现了老人的顽强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强调困难之大,间接赞美了老人的伟大壮举。

第20段很精妙,妙在景物描写和对比,作者细致地描绘了荒地“如今生机勃勃”的景象,给人以安适、幸福、优美的感觉,与上文此地的荒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这位默默无闻的牧羊人几十年的坚持的价值,突出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21段很精妙,妙在议论,这一段通过精要的议论,揭示了主题,表达了“我”对牧羊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照应开头,总结全文。

总结:最后四段突出了老人的精神品质,充分作者对牧羊人的赞美之情。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

目标导学三:表现人物手法

文中有很多语言描写细腻生动,值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