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选编区域经济与经济重心的转移-至尊解析版.docx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选编区域经济与经济重心的转移-至尊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页

2019年高考模拟历史精选区域经济与经济重心的转移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明清时期,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福建、广东等地则利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该材料表明

A.明清时期农业以专门化生产为主

B.明清时期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C.明清时期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提高

D.明清时期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域经济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题干中提到“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这说明了明代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明朝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不符合历史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中“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作物的种植”这句话只能说明明代出现了专门化生产的方式,但不能说明明代的专门化生产已经成为主要农业生产方式,故A项错误;明朝农作物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不符合历史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C。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西汉时期“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B.黄河治理不够到位

C.耕作方式比较落后 D.重农抑商政策推行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信息及运用所学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西汉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先进的耕作方式使北方成为经济重心的根本原因,而此时南方虽然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但没有先进的生产方式对其进行开发,故出现了材料里“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的现象,故选C;依据材料信息“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经济发展缓慢,A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不是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故排除A;黄河位于北方,不能成为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故排除B;重农抑商政策是政府在全国推广的经济政策,没有地域差别,不能成为南方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故排除D。故选C。

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经济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B

南北经济交往密切与材料中仅强调江南一带变化不符,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得出唐宋南方经济获得发展进而出现的饮食方面的变化,故B项正确;

饮食文化日趋丰富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耕作技术提高在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切入,结合经济重心的南移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要掌握.

下表是唐宋时期茶叶产地数量变化表(单位:个),从表中可以推出

类型?????时间

中唐

晚唐

贡茶州

17

17

6

产茶州

43

69

582

贡茶州所占比重

39.35

24.64

1.03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B.饮茶习惯日益平民化

C.区域分工渐趋合理 D.奢侈品茶叶更受欢迎

B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旨在考查准确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产茶州数量增多,而贡茶州数量却逐渐减少,说明饮茶习惯日益平民化,故B项正确;A项错误,我国南宋时期实现经济重心南移;C项不符合材料,没有涉及区域分工;D项不符合材料,没有涉及奢侈品茶叶。故选B。

庄季裕《鸡肋编》中记载:“(南宋)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存稼,极目不减淮北。”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北民南迁,数量很大 B.佃户种麦,不收麦租

C.精耕细作,重心南移 D.麦价飞涨,稻麦轮作

C

本题考查的是南宋时期北民南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南宋)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反映了北民南迁,数量很大,来自地域广,故A正确;“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反映了佃户种麦,不收麦租的状况,故B正确;“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反映了南宋时期,种麦之利丰厚,超过水稻,导致了麦价飞涨,稻麦轮作的现象,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北民南迁,在南方发展了小麦种植业,导致麦价飞涨,促使了南方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的历史现象,但材料不能体现“精耕

文档评论(0)

姜志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搞茯苓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