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社会政治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AnAnalysisofChinesePolitics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公选课□院级限选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40讲授学时40实验学时
总学分2.5开课单位政治与行政学院开课系所行政学系
授课对象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生
先修课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执笔人审核人审批人
修订时间
二、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为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中国社会政治分析课程主要从政治学的角度对中
国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制度进行分析,从历史与现实、结构与功能作多角度分析,研究现象各部分性
质、相互关系及与整体的关系,达到揭示中国社会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中认识中国政治的特点
与规律、经验与教训,了解中国政治的发展规律和实现政治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社会政治分析》是在《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国政治的发展过程、党和国家领导体
《
制、立法体制、行政体制进行分析研究,学生通过中国社会政治分析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政治制
度、政治文明建设关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
的政治保证。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等基本
制度有准确的把握,使学生能够在较高的层面上认识和理解中国政治,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一定
的理论基础和认识论基础。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
1)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的过程;
(2)理解:中国政治改革的总体评价;
(3)掌握:当代中国政治的基本特征。
【学时分配】6学时。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授课内容】
第一章我国政治改革与建设的历史过程
第一节政治制度的恢复与发展(1978—至今)
一、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时期(1978—1982)
278
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时期(1982—1992)
三、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2—2002)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时期(2002—至今)
第二节政治改革与建设的总体评价
一、政治改革与建设的成效
二、政治改革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目前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第三节政治改革与建设的模式、特点与经验
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模式:渐进式改革
二、政治改革与建设的主要特点
三、当前全面深化政治改革的战略部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特点与经验.
(2)难点:中国政治改革的总体评价
【授课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兼有课堂讨论及课堂提问。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多媒体、幻灯片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抽象的内容有一定感性认识。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1、课外阅读资料
(1)杨光斌,李月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2)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中文版.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
2、作业与思考题的要求
(1)如何认识中国政治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2)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特点与经验是什么?
第二章党的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教学目标】
(1)了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的重要性。
(2)理解:当代中国党政关系。
(3)掌握: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的方法与途径。
【学时分配】8学时。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
【授课内容】
第一节改革完善党的领导
一、改革与完善的方法与途径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第二节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
一、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多党合作制度与人民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