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docVIP

2024年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1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曹魏建立~581年隋朝建立)

——古代中华文明曲折发展

【阶段特征】

本阶段是中国古代的其次个大分裂时期,中心集权遭到严峻减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出现交融的局面。六朝对江南地区经济的大力开发,初步奠定了江南经济开发的格局,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佛教、道教思想快速传播,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

【主要表现】

1.政治

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三省体制渐渐形成;选官采纳九品中正制。

2.经济

江南快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烧出白瓷;出现“草市”。

3.文化

(1)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田园诗和北方的民歌。

(2)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王羲之(“书圣”)与王献之,并称“二王”;钟繇、王羲之对楷书有较大的贡献;出现突显特性的文人画,东晋顾恺之不仅擅长丹青,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3)佛道传播,三教汇流;儒学危机。

【重点识记】

魏晋时期士族门阀政治

(1)士族:可以称为门第、门阀、世家等,是以家族为基础、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士族门阀萌芽于东汉时期,消亡于唐朝末年,影响了中国近800年,期间,王朝的更迭就是统治者与士族集团博弈的结果。

(2)庶族:是指士族以外的一般中小地主,也称为寒门。

(3)士族门阀政治

缘由

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缘由: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靠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成为世家大族培植私家势力,维护政治特权的工具)

特点

政治上:按门第凹凸共享特权,世代担当重要官职

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形成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文化上:崇尚清谈,占据高级文官职位

评价

在肯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同时具有很大消极因素: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养;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真题再现】

1.(2024天津卷·2)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A.书法好用性加强B.书法流派的统一

C.竹简木牍的应用D.纸张运用的推广

【答案】D

【解析】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魏晋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供应条件,推动书法艺术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故选D项;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后,好用性减弱,艺术性加强,解除A项;“统一”说法错误,书法流派各异,解除B项;竹简木牍的应用不利于书法的发展,解除C项。

2.(2024·广东高考·2)汉代设尚书台,其首领是尚书令、尚书仆射。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这一现象说明()

A.皇权旁落B.相权转移C.地方权力减弱D.行政效率降低

【答案】B

【解析】尚书台最早始于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当时只是尚书令,属中朝,是辅佐皇帝的近侍机构,用来制约以丞相为首的外朝,东汉时期,尚书令扩大成为尚书台,魏晋时期,“事无大小,咸归令、仆”可知当时丞相势力旁落,相权发生转移,故选B项;尚书台的设立是为了制约相权和加强皇权,解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尚书台的职能扩大,没有涉及中心和地方的关系,解除C项;尚书台的职能扩大,体现出行政效率的增加,解除D项。

3.(2024.7·天津高考·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探讨历史的史料价值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可知,这并非原作中的内容,应是北宋收录时新增的,说明《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故选C项;材料中仅提及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被加入了唐代的内容,并未涉及其他朝代,无法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以偏概全,解除A项;据材料“北朝民歌”可知,《木兰诗》并不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解除B项;《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呈现了大量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探讨历史的史料价值,解除D项。

4.(2024·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

A.助长了

文档评论(0)

198****6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