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2课《浙江传统音乐》教学设计
课题
浙江传统音乐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六上
核心素
养目标
1、了解传统音乐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创作成果,培养尊重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观念。
2、提升对浙江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能够辨别浙江传统音乐中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3、激发对浙江传统音乐的探索兴趣,养成主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习惯。
4、通过了解浙江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感受劳动人民在创作和传承音乐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浙江传统音乐
进行分享交流活动
教学难点
1、完成课堂练习
2、认识传统音乐乐器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导入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2课《浙江传统音乐》
1.板书课题。
2.视频导入
3.浙江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孕育了丰富的民间传统音乐。它们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一同去探寻浙江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吧!
观看视频,思考、从新知引入中获取信息。
通过观看视频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内容的初步认识。
讲授新课
一、新知讲解
浙派古琴
古琴是最古老也是最纯粹的中华本土乐器。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尚书》中就有“舜弹五弦之琴,歌南国之诗,而天下治”的记载。考古界曾出土过距今2000多年的古琴实物,古琴历史之久可见一斑。
根据地方特色和演奏风格,古琴分为不同的流派。其中浙派古琴尤为突出。
浙派古琴艺术起于南宋。当时,各地著名的琴师纷纷会聚临安,逐渐形成了以特殊的乐句、繁多的指法为演奏特点的流派,其演奏追求“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当时有位叫郭楚望的代表人物,不仅继承发展了传统的琴曲,还创作了《潇湘水云》《泛沧浪》等传世名曲,为浙派古琴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石。据古籍记载,当时学习古琴的人中,“习浙操者十或六七”,认为“浙操为上”“浙操多疏畅”。从此,浙派古琴在全国古琴流派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流传至今。
活动
欣赏一首浙派古琴名曲,感受它“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
浙东锣鼓
浙东锣鼓是一种吹打乐,流行于浙江东部的嵊州、奉化、舟山等地,大约在明朝中期就已经盛行。传说,奉化的《将军得胜令》就是明朝嘉靖年间人们欢迎戚继光平倭凯旋时演奏的乐曲。
浙东锣鼓最有特色的是锣鼓乐器。特别是嵊州的“五锣”奉化的“十锣”,都只由一人演奏,技巧十分复杂和高超。乐队演奏以笛子和唢呐为主、丝弦为辅,丝竹和锣鼓相间,有分有合,有静有动。
值得一提的是粗犷激越的舟山锣鼓。舟山锣鼓乐器配制齐全,两大主奏乐器分别是由十三面锣组成的排锣和由五面鼓组成的排鼓,演奏风格独特,音量对比鲜明。每逢渔民出海、新船下水、欢庆丰收,人们就用这种形式来庆贺。
浙东锣鼓的曲目丰富,形式多样。《大辕门》《将军得胜令》等表现的是将士凯旋、万民欢庆的场面;《划船锣鼓》《绣球》等体现的是轻松愉悦的生活场景;《万花灯》则再现了佳节欢腾的景象,热烈奔放。
链接
你认为浙东锣鼓与人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关系呢?
浙东锣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在浙东地区,浙东锣鼓广泛应用于各种民俗活动中,如庙会、婚丧嫁娶、祭祀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渐东锣鼓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成为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上海一带,是以丝弦和竹管为主演奏的器乐。江南丝竹的乐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丝”乐器:二胡、中胡、琵琶、三弦、扬琴、秦琴等;“竹”乐器:笛、箫、笙等;打击乐器:板、板鼓等。
江南丝竹的最大特点就是小、轻、细、雅。各种乐器声部既富有个性,又互相协调,难怪人们常用“秀雅”“委婉”“明快”“圆润”“舒缓”“抒情”“优美”等词语来形容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的乐曲多来自民间婚丧喜庆和庙会活动的风俗音乐,也有长期流传于民间的古典曲牌。我们从广播电视中常能欣赏到的《春江花月夜》《早晨》《采茶舞曲》等,都是江南丝竹的代表作品。
古人有“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的说法。江南丝竹是江浙沪地区的特定产物,充分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特点。
链接
文化传承与保护:江南丝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传承工作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太仓市作为江南丝竹的发源地之一,一直致力于推进江南丝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太仓市城厢镇人张佳林(张介林)是江苏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代表性传承人,他的努力和贡献对于江南丝竹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艺术创新与发展:江南丝竹在现代社会中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例如,四平路街道在探索江南丝竹的传播传承方式时,采取了“非遗进课堂”的模式,将江南丝竹引进中小学课堂,以此加深学生们对江南丝竹的了解与认知。这种创新的传承方式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任务三:出项—童年故事会:争做最佳讲解员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docx
- 任务二:项目—说说我的小故事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docx
- 6.单元总结课:《夸夸我的家乡美》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docx
- 2.精读引领课:《古诗二首》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docx
- 【口试+笔试】Unit 4 What can you do PA Let's talk 练习 人教PEP版五年级上册.doc
- 3.精读引领课:《黄山奇石》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docx
- 第7课时 乐读童话之妙 阅读指导课《快乐读书吧》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doc
- 11《有礼貌地说话》教学设计 粤教版心理健康教育.doc
- 10《我想和你做朋友》教学设计 粤教版心理健康教育.doc
- 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
- 7.单元梳理,完成旅行手册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doc
- 课题1《碳单质的多样性(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
- 3.1认识固体 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docx
- 第5-6课时 发现万物之秘 精读引领课《植物妈妈有办法》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doc
- 6.-查字典 大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doc
- 课题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docx
- 3.2认识液体 大单元教学设计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docx
- 第12课《千年运河 生生不息》教案 浙教版人自然社会五年级.doc
- 《增强安全意识》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docx
- 【口试+笔试】Unit 4 What can you do PA Let's learn 练习 人教PEP版五年级上册.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