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诗歌“炼句”鉴赏题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炼句”鉴赏题解析

高考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鉴赏关键词(炼字)、鉴赏重点句(炼句)和鉴赏语言风格。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魏了翁《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宋词),2022年全国新高考II卷李白《送别》,2023年全国新高考I卷林希逸《答友人论学》(宋诗),2023年全国新高考II卷林浦《湖上晚归》(宋诗)均属此类。由此可知高考实行“双新”后,炼句更是考查的热点,从考查趋势看,2024年高考诗歌炼句题考查的概率比较高。

一、常见命题方式

试卷上诗歌炼句设问方式有以下六种:①请对这首诗××句(联)进行赏析。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句的妙处。③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解答。④前人认为XX句“xx”,请结合评价简要赏析。⑤这首诗的xx句,有人认为xx更好,你赞同哪种观点。⑥X句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请简要的分析。可以说,古诗炼句的问题模式换汤不换药。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样在答题时才能够得心应手。

二、常考类别

诗歌具有表达简洁、内涵丰富的特点,一首诗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感情。因此,赏析诗歌的语言,往往是赏析诗歌的句子的美妙之处。“炼句”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鉴赏,赏析诗句题综合性很强,自由度很大,可以从诗句的含义、语言的特点、表达的技巧、行文的结构、内容情感五个角度,来突破鉴赏炼句题。

(一)从诗句含义出发,品味炼句

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大多数都是言外之意的诗句。根据诗中所表现事物的特点,联系现实、知人论世,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品味诗句的钥匙,快速总结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一诗的颔联是“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颔联为“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其中,“蓬”,指的是小草,迎风飞转,所以叫“飞蓬”,诗人借用“转蓬”比喻自己漂泊的人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漂泊的忧伤。诗人触景生情,“转蓬”象征诗人漂泊在外,无依无靠的孤单情感,空有一颗归家之心,却无处还乡的悲伤凄凉之情。“行地远”是指诗人此时正处在偏远凄凉的夔州,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反对战争的强烈之情。“行地远”和“仰天高”表达了诗人远离朝廷、不被赏识的苦楚。通过以上分析,就可以整合出答案,即①我身体如飞蓬,辗转飘零在非常遥远的异乡;想要爬上月宫折桂枝,可是天空那么高远,无法实现的无奈之情溢出纸面。②表达了诗人饱受战争之苦、漂泊无依无靠的悲伤,以及远离朝廷、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二)从语言特点出发准确炼句

从诗歌的句式出发,有些句子倒装,形成一种错位的美。诗歌句子倒装的作用:一是为了追求“新意”而改变词序、句序、结构的情况。比如钱起的《谷口书斋寄杨初阙》,“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这两句,正常语序应该是“新雨后怜竹,夕阳时爱山”,假如使用的是正常的语言顺序,就难以表现出新意,也会缺乏意蕴,颠倒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所表达的感情。二是为了让句式错落有致,产生參差之美而使用倒装的情况。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此句正常语序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词语颠倒了顺序和前面描绘的周瑜形象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呈现出了错位美。三为了突出某种特定的情感,诗人在写作时有意改变语序。比如:北宋词人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一词中,“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这两句,后一句应该为“黄花报霜信”,此词将“霜信”放在“报黄花”的前面,表面上是在写荒寂的风景,实际上是在突出他晚年的“悲凉”情怀。四为了符合音韵的要求而把词语颠倒过来的现象。比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诗句中的“归浣女”是“浣女归”的倒装句子形式,“下渔舟”就是“渔舟下”的倒装句子形式。这些诗句词序的改变,使整首诗的句式变化多样,不沉闷、不单调,营造出不见其人、先听其声的艺术效果。

(三)从表达技巧出发赏析炼句

一般来说,高考所选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到它们在表达上的特色。在赏析重点诗句时,要注意诗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特殊之处。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是一种隐藏表达技巧的测试题。比如《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本诗中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这题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句子意思的把握能力,被称为“炼句”题型。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要把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和诗歌结合起来,了解诗歌的整体内容,然后从内容、手法、情感等角度重点分析诗句。要根据规范答题的要求,有条理地组织答案。第一步理解意蕴,第二步多角度赏析,主要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出发。首先,点出修辞,此句“下笔春蚕食叶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其次,展开分析,把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咀嚼桑叶的声音,生动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