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性能纤维与智能纺织品》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HighPerformanceFibersandSmartTextiles
学分:2
学时:总学时40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16学时
先修课程:化纤概论、纤维化学与物理、功能整理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轻化工程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纺织服装学院
修读学期:第5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高性能纤维与智能纺织品是轻化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之一,是一门前沿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掌握高性能纤维与智能纺织品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制备原理与加工方法、结构与性能特点、应用范围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在新型高性能纤维与智能纺织品产品的结构设计、表征及性能测试等方面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初步了解高性能纤维与智能纺织品的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每种高性能纤维与智能纺织品的分类、制备原理与和加工方法、结构与性能特点,了解高性能纤维与智能纺织品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面对复杂工程问题能独立进行分析和判断,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2:摆脱对纤维与纺织品传统模式和传统思维的束缚,创新思维方式,培养对高分子材料及智能化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1-3.能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复杂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1
60
4-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2
40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高性能无机纤维
基本要求:掌握碳纤维、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其他无机纤维的发展、制备、结构、性能及应用
重点:碳纤维、玄武岩连续纤维的制备、结构、性能
难点:碳纤维、玄武岩连续纤维的制备、结构
德育要求:艰苦奋斗。我国在高性能纤维研发中与国外最高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身该产业也是自身价值实现的一条路线。
4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
2
高性能有机纤维
基本要求:掌握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并杂环类纤维、聚吡啶并咪唑纤维、聚芳砜酰胺纤维、聚苯硫醚纤维、聚酰亚胺纤维的发展、制备、结构、性能及应用
重点: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并杂环类纤维的制备、结构、性能
难点: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聚苯并杂环类纤维的结构
德育要求: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在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使学生认识到先进科技在高性能纤维产业中的重要性。
6
集中讲授+小组讨论
课程目标1、2
3
形状记忆纤维及纺织品
基本要求:掌握形状记忆纤维的分类、制备、性能及应用
重点:形状记忆纤维的分类、制备、性能
难点:形状记忆原理
德育要求: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在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使学生认识到先进科技在智能纺织品产业中的重要性。
4
集中讲授+小组讨论
课程目标1、2
4
相变材料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理解相变储热和调温机理,掌握智能调温纤维和纺织品的制备
重点:智能调温纤维和纺织品的制备
难点:相变储热和调温机理
德育要求:艰苦奋斗。我国在智能纺织品研发中与国外最高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身该产业也是自身价值实现的一条路线。
4
集中讲授
课程目标1
5
变色材料与变色纺织品
基本要求:掌握光致变色材料、热致可逆性变色材料等的种类、变色机理、性能要求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重点:光致、热致变色材料的种类、性能及纺织品应用
难点:变色机理
6
集中讲授+小组讨论
课程目标1、2
合计
24
实践教学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与要求
学时
类型
对应课程目标
1
聚酰亚胺纤维染色
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染色,必修
4
综合
课程目标2
2
形状记忆纺织品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制备一种形状记忆纺织品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必修
4
综合
课程目标2
3
智能调温纺织品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制备一种智能调温纺织品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必修
4
综合
课程目标2
4
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制备一种光致变色纺织品并对其相关性能进行测试,必修
4
综合
课程目标2
合计
16
四、课程教学方法
采用集中讲授、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等教学方式。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考核内容主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