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合集.docx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合集.docx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合集

目录

一、第六章压力与压强

1.16.1密度

1.26.2压强

1.36.3液体内部的压强

1.46.4阿基米德原理

1.5*6.5液体对压强的传递

1.66.6大气压强

1.7*6.7流体的压强和流速

1.8本章复习与测试

二、第七章电路

2.17.1电流电压

2.27.2欧姆定律电阻

2.37.3串联电路

2.47.4并联电路

2.5本章复习与测试

第六章压力与压强6.1密度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沪教版(上海)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六章压力与压强6.1密度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掌握密度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包括密度的概念、密度的单位、密度的测量以及不同物质密度的比较。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让学生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密度概念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知力和对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究兴趣和科学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九年级物理学习前,已具备基础的数学知识,如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以及简单的物理概念如质量、重力等。然而,关于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可能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物理实验往往具有浓厚的兴趣,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物理现象。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各异,一部分学生在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上表现良好,能够快速理解密度的概念和公式。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直观实验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公式推导来掌握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密度的概念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为密度涉及到质量和体积这两个物理量的关系,学生需要从直观上理解这两者是如何影响密度的。此外,学生在进行密度实验时可能会遇到测量精度不够的问题,导致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偏差。另外,学生可能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遇到如何将密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挑战。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物理实验室、电子秤、量筒、水、不同密度的固体材料(如木头、塑料、金属块)、液体材料(如水、油)、密度计。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多媒体课件、在线实验视频、物理教学软件。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课堂演示实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不同材质的容器,提问学生为什么有的容器可以装更多的水,而有的则装得少,以此引发学生对物体密度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质量、体积和重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回忆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密度的学习做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首先介绍密度的定义,即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用公式ρ=m/V表示。详细讲解密度的单位,如g/cm3和kg/m3。

-举例说明:通过几个简单的例子,如铁块和塑料块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密度的概念。

-互动探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物质密度的原因,并鼓励他们猜测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

3.实验演示(约15分钟)

-展示密度计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测量不同液体的密度。

-进行课堂实验,让学生分组使用量筒、电子秤和不同密度的固体材料,测量并计算它们的密度。

4.学生活动(约20分钟)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密度与体积、质量的关系图,并分析数据。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

5.应用练习(约1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易的密度计、解释为什么轮船能浮在水面上等。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6.小组讨论(约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密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容器、设计高效节能的建筑等。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进行点评和总结。

7.总结提升(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密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实际应用,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8.课后作业(约10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完成课堂实验报告、解答课后练习题、收集生活中与密度相关的实例等。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实验、讨论和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