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ZQ-24-2011前置齿轮齿条式转向梯形校核规范.doc

SJ-ZQ-24-2011前置齿轮齿条式转向梯形校核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编号

SJ-ZQ-24-2011

代替

规范等级

三级规范

XXX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前置齿轮齿条式转向梯形校核规范

2011-11-25制订

XXX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技术规范制定了前置齿轮齿条式转向梯形各参数定义、转向梯形布置校核方法,旨在指导前置齿轮齿条式转向梯形校核分析工作,并在今后的设计开发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商用车底盘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院项目处进行管理和解释;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版本号

制定/修订者

制定/修订日期

批准

日期

前置齿轮齿条式转向梯形校核规范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前置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转向梯形校核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前置的转向梯形校核。

二目的与作用

结合悬架布置,校核转向梯形各硬点。本规范具有指导校核转向梯形各硬点,满足转向过程中,前轮内外轮发生纯滚动,减少轮胎磨损。

三前置齿轮齿条式转向梯形布置

1.前置转向梯形

图1

定义:转向器相对于车轮轴线布置在其前,则为前置转向梯形(如图1);如布置在其后,则成为后置转向梯形。

前置转向梯形与后置转向梯形在平面四连杆机构的布置关系如图2:

图2

图2中各参数意义:

θ为转向梯形底角

α为内转向车轮某一转角

β为内转向车轮转角为α时,外转向车轮转角

m为转向臂长,AE=BF=AE’=BF’=m

K为转向时,左右转向拉杆外球头球心分别绕左右主销中心线旋转的平面与主销交点(交点为A和B)之间的距离

n为为左右转向拉杆外球头间距

E、E’、F、F’分别为后置、前置左、右拉杆总成外球头

2.阿克曼理论转向特性

为满足纯滚动条件,转向时各车轮必须以不同的半径围绕同一转向中心滚动,各车轮的轴线交于瞬时转向中心O。为此,左右两个转向轮偏转角度不同,但是两个转角之间满足确定的几何关系,如图3:

cotβ-cotα=K/L(1)

式中:α、β、L、K各参数意义与图2相同。

图3

3.转向梯形参数确认

前置转向梯形图如下图(未考虑转向器齿条轴线位置,校核中也可考虑),各参数意义同图2。

图4

从3D数据中测量以下参数值,并在CAD中以图4方式标识表示。

车型

备注

n

K

m

θ

齿条行程

根据最小转弯直径输入值求得

轴距L

后轮轴线到AB距离

内轮最大转角α

外轮最大转角β

4.作图校核各转向梯形参数

求得转向梯形各参数后,再进行作图(如图5)校核其是否满足最大转角误差要求,方法如下:

4.1)画出理想特性曲线GD;

4.2)画出中间位置时的转向梯形图,根据该图画出一系列内轮转角,通过作图求得对应的外轮转角;

4.3)分别以A和B为原点,把内外轮转角画在图上。每对射线有一个交点,把这些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在选定的梯形底角下的实际特性曲线;

4.4)量取实际特性曲线与理想特性线GD最大误差时的内外轮转角及求解误差值。

图5

4.5)各梯形参数输出如下表(内外传动角和内外拉杆夹角需在校核中画出转向器总成齿条位置):

4.6)判断标准

4.6.1)实际特性曲线与理想特性线GD交点范围应在15°-25°

4.6.2)最小内、外轮传动角>40°

五参考资料

1.刘惟信主编,《汽车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93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