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3).docx

初中语文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3).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记承天寺夜游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2.诵读品味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清幽宁静的意境。

3.结合写作背景和苏轼诗文名句,品读“闲”字的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诵读品味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清幽宁静的意境。

2.结合写作背景和苏轼诗文名句,品读“闲”字的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诵读品味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清幽宁静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引入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2.诵读品味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清幽宁静的意境。

3.结合写作背景和苏轼诗文名句,品读“闲”字的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学生关注课堂所要达成的目标,带着目标展开学习

给学生一个目标,提供学习的方向和动力

(二)感情朗读,疏通文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需要强调的读音,教师进行示范朗读

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柏(bǎi)

遂(suì)寝(qǐn)藻(zǎo)

荇(xìng)柏(bǎi)

多媒体音频示范并展示需要引导的句子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多媒体展示需要学生积累并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要求学生自行疏通文意

户(门)

户(门)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是)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盖(大概是)

但(只是)

4.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重点文言词提示,自行疏通文意。分享交流学生翻译成果并指正。

学生在朗读中强化读音,体会句子的停顿,品读感情,对文本进行初步的感知。

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学生认真听讲,对错误之处做笔记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强化基础。

强化学生基础

了解大意是解读文本的第一步,必须扎实学生的文意疏通。

(三)欣赏美景,体会意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提问:

文章景物描写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

文章景物描写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

文章景物描写的句子使用了哪种修辞?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行详细地品析。

学生进行认真听讲,并结合学习任务单的完成情况,加深理解和体会,并做好课堂笔记,

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四)结合背景,体悟情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文本中的哪个字能形容作者夜游赏月是的情态?教师提问:

文本中的哪个字能形容作者夜游赏月是的情态?

这个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教师多媒体展示链接的背景和诗文,并进行引导式的讲解。

【资料一】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关于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经历130余天的牢狱之灾,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资料一】元丰二年,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关于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经历130余天的牢狱之灾,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结合所给资料进行思考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料二】

【资料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资料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

教师在讲解地基础上强调“闲”字蕴含的复杂的情感

“闲”字中包含有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心情,也有漫步于月下的悠闲之意,更有身处困境却不怨天尤人乐观旷达之心。

“闲”字中包含有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心情,也有漫步于月下的悠闲之意,更有身处困境却不怨天尤人乐观旷达之心。

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

(五)作业布置,学以致用

1.收集整理苏轼的生平,用思维导图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