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与发展—先秦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与发展—先秦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6年高考历史学科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奠基、形成与发展——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

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万-20万年距今约1万年距今约7000-5000年距今约5000年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前770年前475年前256年前221年元谋人北京人上山文化遗址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三皇五帝炎黄部落尧舜时期夏朝建立商朝建立西周建立西周灭亡东周建立战国开始东周灭亡秦朝建立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奠基旧石器时代渔猎、采集、群居、用火新石器时代彩陶、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玉器、祭祀青铜时代井田制、木、石、骨、蚌工具、青铜铸造铁器时代铁犁牛耕、灌溉渠系、城市繁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早期国家春秋战国时空定位

先秦时期(远古至公元前221年)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是中华文明起源奠基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国家形态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先秦时期阶段特征

原始社会涵盖了原始人群和氏族社会两个阶段,古史相传,中国历史始于三皇五帝,晚期实行禅让制。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采集渔猎发展为农牧并举,随着生产力缓慢发展,原始公有制式微,私有制逐渐产生,阶级出现。原始先民创造了多元分布、一体融汇的史前文化,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文明起源与时代发展方面1早期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诞生。夏朝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商朝建立了内外服制,西周实行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诸侯林立,列国纷争,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产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雏形始现,贵族政治逐渐让位于官僚政治。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方面2阶段特征

商周时期奴隶制经济走向繁荣,农业生产发展,土地国有,集体耕作,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铁犁使用、牛耕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产生。以农业为主导的封建经济初步发展。先秦时期的农耕经济与社会生活,基本形成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的生产模式和社会生活特点。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方面3商代鬼神崇拜盛行,西周倡导敬天保民。甲骨文、铭文记录中国历史文化,青铜铸造成就一时盛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阶级大分化促成“百家争鸣”,形成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现实主义文学与浪漫主义文学交相辉映。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华优秀文化诞生并传承至今。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4阶段特征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章节副标题壹

考试范围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选择性必修1、2、3考点梳理(1)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2)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形成及国家治理、经济发展与文化创新的成就。(3)夏、商、西周早期国家的特征。(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贡赋制度。(2)远古至夏、商、西周时期的食物生产、劳作方式、商业贸易和社会生活。(3)夏、商、西周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萌芽。考向分解(1)考查重点:中华文明的起源特征;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早期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2)考查方式:多使用考古发现、文献资料及学术成果创设情境。(3)考查标准:学业质量水平第4级。(4)主要题型:选择题,通常是第1题。偶有非选择题。属于高频考点。备考指南

考点一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文明指人类社会在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达到较高发展水平的状态,通常包括城市、文字、技术、艺术、宗教等要素,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才出现的。中华文明指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核心,历经数千年发展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涵盖思想、艺术、科技、制度等多方面成就,对世界文明有深远影响。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特征,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强化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夯土筑基慎思笃行学评相融学做合一目录壹必备知识肆真题巡礼叁素养提升贰情境问题

发展阶段距今年代代表性遗存劳动工具生产方式文化生活旧石器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打制石器(也有木器、骨器)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从事渔猎、采集,已经学会用火;用骨针缝制兽皮(选必2)?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至7000年有1万多处,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由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刀耕火种;新石器时代晚期制陶坯车,陶器汲水,陶纺轮;小件青铜器(选必2)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农业(南稻北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