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刻苦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学习的执着和热爱,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
-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体会作者求学的艰难及勤奋刻苦的精神。
2.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学习态度和求学精神,并能从中受到启发。
-领会文中对比、衬托手法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和韵味,理解文意。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文章的写作手法、情感内涵等,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求学经历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古代刻苦求学的图片或小故事,如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夜读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故事都体现了古人怎样的求学精神?在当今社会,我们还需要这种精神吗?
3.引出课题《送东阳马生序》,介绍作者宋濂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宋濂是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他自幼好学,一生刻苦学习,本文是他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序,目的是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强调重点字音:嗜学(shì)、逾约(yú)、既加冠(guān)、叱咄(chìduō)、俟其欣悦(sì)、负箧曳屣(qièxǐ)、皲裂(jūn)、媵人(yìng)、衾(qīn)、容臭(xiù)、烨然(yè)等。
-展示节奏划分示例,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节奏等方面的问题。
4.全班齐读,要求读得通顺、流畅,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三)疏通文意,积累词汇(20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
3.教师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重点讲解以下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子:
-实词
-嗜学:爱好学习。嗜,爱好。
-假借:借。假,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走送之:跑着把书送还人家。走,跑。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超过。
-既加冠:已经成年。加冠,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羡慕。
-尝趋百里外: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尝,曾经。趋,快步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从,跟从。叩问,请教。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望,声望。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填,挤满。
-未尝稍降辞色: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稍,略微。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以,来。请,请教。
-或遇其叱咄:有时遇到他斥责。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
-俟其欣悦:等到他高兴了。俟,等待。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负,背着。箧,书箱。曳,拖。屣,鞋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