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学生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学会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眼保健操的做法,并能坚持日常练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眼睛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培养学生珍视视力健康,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近视形成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眼保健操的做法。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预防近视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长期坚持良好用眼习惯。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眼睛的构造、近视成因等基础知识。
2.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展示眼睛结构和正确读写姿势等,让学生直观感受。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近视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促进学生交流合作。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练习眼保健操和正确读写姿势,及时纠正错误。
四、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眼睛构造、近视成因与预防、正确读写姿势、眼保健操等方面的图片、视频资料。
2.准备视力测试表、小镜子、卡通眼罩等教学道具。
3.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戴着卡通眼罩走进教室,故意做出一些因看不清而滑稽的动作,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笑声。
2.摘下眼罩,提问学生:老师刚才的表现是不是很搞笑呀?但是如果老师真的看不见了,那可就麻烦了。眼睛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二)眼睛的构造与功能(10分钟)
1.播放一段介绍眼睛构造的动画视频,视频中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眼睛由眼球、眼睑、睫毛、泪器等部分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2.播放结束后,教师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进行讲解:
-眼球:像一个精密的相机镜头,是眼睛最重要的部分,负责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
-眼睑:上下眼睑就像两扇大门,能保护眼球免受伤害,同时眨眼可以保持眼球湿润。
-睫毛:可以阻挡灰尘和异物进入眼睛。
-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能分泌泪水,清洁和润滑眼球表面。
3.提问学生:大家想一想,如果眼睛的某个部分出了问题,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呢?引导学生思考眼睛各部分功能的重要性。
(三)近视的成因(15分钟)
1.展示一些近视患者佩戴眼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对近视的初步印象。
2.讲解近视形成的原因:
-遗传因素: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近视,孩子患近视的几率会增加。
-环境因素
-用眼距离过近: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玩手机等,眼睛需要过度调节,容易导致近视。
-用眼时间过长:连续用眼时间超过40分钟,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疲劳积累就容易引发近视。
-光线不适宜:过强或过弱的光线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增加近视风险。
-缺乏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少,眼睛接受自然光线刺激不足,不利于视力发育。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近视呢?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
(四)近视的危害(10分钟)
1.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因近视而带来不便的图片,如近视患者看不清远处的指示牌、运动时眼镜容易掉落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近视的危害。
2.讲解近视对生活、学习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影响:
-生活方面:视力不好会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看不清交通信号灯、上下楼梯容易踩空等,增加发生意外的风险。
-学习方面:近视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因为看不清黑板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课后需要花费更多时间阅读和完成作业。
-职业选择方面:一些对视力要求较高的职业,如飞行员、军人、警察等,近视患者可能无法从事。
3.提问学生:听了老师讲的这些,大家觉得近视可怕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来预防近视呢?引发学生对预防近视的重视。
(五)预防近视的方法(20分钟)
1.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教师示范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