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 (3).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24 唐诗三首 (3).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节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材料二: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①。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②,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节选自《旧唐书?杜甫》,有删减)【注释】①兵曹参军:官名。后文“右拾遗”“司功参军”“功曹”均为官名。②高适:唐代诗人。13.下列对材料一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开篇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交代了整个事件的缘起。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既描述了诗人之所见,又暗含着他强烈的憎恨之情。C.“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抒胸臆,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句既是对眼前景物的客观描写,也点明了时令。D【点拨】D.有误,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还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故选D。返回14.阅读材料二,解释句子中的加点词。?加点词方法提示释义后徙河南巩县关联教材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有鱼》)(1)___________请自帅师讨贼查阅词典帅:①军队的统帅,主将;②率领,带领;③遵循(2)___________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联系语境推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迁徙率领,带领外放(离京做官)返回15.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C.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D.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C【点拨】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杜甫趁黑夜从京城出逃到河西,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故画波浪线句子可断句为: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故选C。返回16.用现代汉语翻译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1)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玄宗(读了大为)惊奇,召见他来写文章,授予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杜甫)于是就游历东蜀去投靠高适,刚到,高适就去世了。返回17.杜甫的三首诗共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首诗共同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带来的动荡不安,以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返回18.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杜甫的人格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