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对被动来访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探讨
摘要:中小学心理辅导中常出现学生被动来访的问题,学生的非自愿性可以看作是阻抗的一种延伸,分析阻抗产生的原因,包括学生对心理辅导的误解、对自主权的维护以及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等,有助于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一是做好结构化工作,通过介绍心理辅导的性质、对象和规则,消除学生的疑虑;二是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以尊重、真诚、接纳和同理心为基础,增强学生的信任;三是运用适当的辅导技术,如即时性技术、适当解释和投射性技术,帮助学生降低心理防御,积极参与辅导。
关键词:心理辅导;被动来访;阻抗
在中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来访学生有主动预约的,有结伴而来的,也有在老师或者家长的要求下被迫前来的。在多年的辅导经验中,我发现那些被动来访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是发展性、教育性的辅导,不仅要对主动预约的学生提供帮助,还应协助和转化那些被动来访学生,使他们能从心理辅导中受益。如何接待被动来访学生,使心理辅导能够顺利进行,是当前中小学心理辅导工作应当重视的问题。本文就被动来访学生的心理辅导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原因探究
被动来访学生的非自愿性可以视为阻抗的一种延伸,这种阻抗在学生与辅导教师见面前就已经存在。Brehm等认为任何个体从本性上都不能容忍自主权的丧失,一旦自主权受到威胁,个体就会产生拒绝和反抗的动机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反其道而行之,以维护自己的自主权。这种为维护自主权而引发的反抗行为被称为阻抗。在学校中,被动来访学生主要是受到父母、师长、同学和朋友等的鼓动、劝说,有些是被家长“骗来”或被强制带来的,因此,被动来访学生往往对并不了解的心理辅导和辅导教师存在着“先天”的阻抗。
在协助被动来访学生克服非自愿性及抗拒之前,教师应先了解造成学生非自愿与抗拒的原因。
首先,学生被迫来到心理辅导室,往往是老师或者家长认为他存在某种心理或行为问题,希望通过心理辅导使其改变。而学生在辅导室之外已和督促自己接受辅导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对立,因此在来到心理辅导室时自然就把心理教师看成了督促者的“同盟”,从而把对他们的反抗转移到心理教师身上。
其次,部分中小学师生对心理辅导存在认识误区,缺乏科学的理解,将心理教师等同于德育处或政教处的老师;有些学生则认为接受心理辅导的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人,因此,竭力避免自己被贴上这样的标签;还有些学生习惯将自己的问题向外归因,认为需要辅导的不是自己,而是老师、家长或者同学。
最后,被动来访学生的问题满足了他的某些心理需求。曾有一位在课堂上不断捣乱的学生在老师的“护送”下来到心理辅导室,该学生从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反而认为送他来的老师存在心理问题。在辅导结束时,他对我说:“老师,我知道上课捣乱不对,可是我不这样做,谁会来注意我呢?”被动来访学生的表现或问题引来周围人对他的注意、关怀,这对他来说是一种获益。如果问题消失了,他将失去这种利益,并且要面对充满矛盾与冲突的现实社会,如此一来,学生自然会对心理辅导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阻抗。
二、应对策略
(一)做好结构化工作
学生被动来访往往来源于对心理辅导的不了解,因此,做好结构化工作非常重要。对于被动来访学生,应向其介绍什么是心理辅导,心理辅导的对象、规则和要求,并承诺做好保密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相信辅导老师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并且会用专业的方式对待自己,从而减少疑虑。
以下是一段典型的对话示例:
教师:我知道你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来到这里,也许你对心理辅导还不太了解。首先,我想介绍一下心理辅导是什么。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行为以及人际关系。它并不是只有遇到问题的人才需要,实际上,每个心理健康的人在遇到困扰时都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获得支持和指导。
学生:嗯,我听说过心理辅导,但总觉得那好像是给有心理问题的人准备的……
教师:这是个常见的误解。心理辅导的对象主要是心理正常的人,常见的诉求包括想要提升自信、解决困惑或者只是单纯希望有人倾听等。无论你遇到了什么样的情况,心理辅导都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来探讨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这意味着你在辅导过程中分享的所有信息都会被保密,除非你同意分享或者法律规定必须报告的情况。
学生:听起来好像挺专业的,但是我还是有些担心……
教师: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都会有疑虑。我希望你能知道,我是站在你的立场上,辅导的目的是帮助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担忧,随时都可以提出来,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通过这样的对话,教师可以帮助被动来访学生建立起对心理辅导的信任,并减缓其不安情绪。
(二)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
学生对辅导关系的知觉以及辅导关系在辅导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