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孩子在一起做会共情的父母.docx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孩子在一起做会共情的父母.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孩子在一起,做会共情的父母

摘要:在亲子关系中,被理解是孩子最渴望的需求之一。现实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很多家长习惯讲道理、强行说教,而不知道孩子需要的首先是父母的共情。分析了不良亲子沟通的三种情形,阐述了共情的四个步骤,即接纳、了解、表达和启发,以提升家长的亲子沟通能力,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关键词:亲子沟通;共情能力;情绪表达

在亲子关系中,被理解是孩子最渴望被满足的需求之一。现实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很多家长习惯讲道理,教育对方,而不知道孩子需要的首先是父母的共情,良好的共情能力对培养亲子关系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高中心理教师,日常心理辅导是工作的一部分。曾经有位来访学生说:“老师,我有一个生物学上的母亲,我和她只有血缘关系,除此之外,我感受不到一点和她的亲近。和她在一起我感到特别压抑,她总是说教、数落我,用她那个年代的思想教育我,在她眼里我干什么都是错的。”我问学生:“你希望妈妈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我希望她能温柔点儿,最起码善解人意。别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批评、指责我,往我伤口上撒盐。比如,上次统考成绩不好,本来想和父母倾诉一下,可还没说几句,我妈就质问我是不是没好好学,是不是上课不认真听,是不是作业完成质量太低……她真的让我很烦!”学生说的善解人意可以理解为心理学中的共情,共情指能够考虑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特别是当对方有不好的感受时,如果你善解人意,就能让对方感到被理解和支持。当孩子向我们袒露心声,倾诉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时,如果我们能够倾听、理解,并给予适时、恰当的共情,认同对方的感受,那么孩子会感到被支持,而这本身就是一种疗愈。

一、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亲子沟通经历

第一,过于表露自己。

孩子:爸,我月考考砸了,我很难过。

爸爸:月考考不好很正常,想当年我上学的时候……

孩子:爸,其实我可以考得更好,我只是比较着急,答题卡涂窜行了。

爸爸:嗨,那就不是大事!(否认孩子的感受)要知道,高考前的任何一次考试都是查缺补漏,都是积累经验,长教训。

孩子:爸,你说的这些我都明白,可是……

爸爸:你明白就好,男子汉,不要被一次小小的考试吓倒,人生还很漫长。想当年,我高中的时候……(自我演讲半小时)

孩子已经不知跑哪儿了。

家长过多的自我表露会剥夺孩子说话的机会,忽视孩子的情绪,偏离交流的主题。

第二,让孩子觉得自己在被指责。

孩子:妈,我这次没考好,班主任找我谈话了。

妈妈:啊?这怎么能行,考了多少名?下次得继续努力了!

孩子:唉,学习好累啊。

妈妈:你可不能说累啊,高考很重要,决定你的命运,再累都要咬咬牙。平时少玩会儿,多和学习好的孩子交流。

孩子:可是这次我挺拼的了,考试前好几天都熬夜到很晚,老师还觉得我不用功,我觉得很委屈。

妈妈:你不能这么想啊,你看看班上的同学,谁不是熬夜做作业,大家都很拼,对不对?你表哥高考前每天熬夜学习,考上985了,对不对?老师说你几句也是为你好,你要体会老师的良苦用心。你再想想我和你爸,不努力你对得起谁?

孩子:……

谈话结束。

家长的初衷一定是为了激励孩子,但这样的沟通不但没有让孩子感到被关怀,反而感受到被指责,还产生了负疚心理,让本就疲惫的心更加沉重,不再有想继续交流下去的欲望。

第三,过度卷入孩子的情绪。

孩子:爸,今天不想去学校了,想在家休息休息。

爸爸:什么!不上学怎么行?你可是大理班,低头捡橡皮的工夫,一抬头都有可能听不懂,一天不上学怎么行!

孩子:爸,没事的,班主任说了,今天是考前静悟,可以在家的。

爸爸:是不是还有别的事瞒着我们?同学欺负了?老师批评了?考试没信心了?还是厌学了?你不会厌学了吧!

孩子:真没事,就是想歇歇而已,爸,你不要想太多。

爸爸:这样吧,我和老师沟通一下,看看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是学习呢,我们可以再买辅导书,制订复习计划,如果是……

如此沟通,孩子再有什么想法,也不敢轻易告诉你了。

以上这三种沟通有个共同点,都是只关注了孩子的“事”,忽略了孩子的“情”,并不是有效沟通。孩子感到和家长的沟通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就不想再继续沟通了,而家长还不知因为什么,抱怨孩子越大越难管,越大越不和家长沟通。

共情是一门学问,是亲子沟通很重要的内容。沟通时,我们不仅要倾听孩子说话的内容,还要全身心地去感受孩子在表达这件事时内心的感受,他的语调、语速、神态、表情都能反映他当下的情绪。家长要怀着一颗共情的心,理解孩子当下的情绪,并准确地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尊重,他才更愿意和我们沟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能否敏锐地捕捉到孩子的内心需求并满足他,对孩子成人后内心是否有安全感,能否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有很大影响。

二、共情的基本态度

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

比如,孩子回来唉声叹气、哭哭啼啼,说:“我不想学习了。”听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就坐不住了。理智型的家长会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