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原料特征
试样由国内不同企业提供,除2例注明电炉水淬渣外,其余19例均未标示冶炼工艺和冷却方式。渣体外观有黑色、灰黑色、墨绿色之分,烘干后颜色变浅,磨细后多为灰白色;颗粒结构有类似矿渣的轻质多孔,也有类似钢渣的坚硬致密,18例最大粒径8mm,3例含有少量>60mm烧结状熔融大块。不同试样的色泽、粒径不一,密度、容重、铁含量和化学组成差别很大,见表1。
2粉磨特性试验
采用邦德易磨性Wi、哈氏可磨性HGI、比表面积S达标时间、单独粉磨和混掺混磨等不同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力求全面分析评价镍渣的粉磨特性。
表1镍渣原始参数参数
2.1邦德易磨性
Wi邦德易磨性试验模拟球磨机闭路粉磨原理,Wi表示单位产品所需的粉磨电耗kWh/t。按GB/T26567《水泥原料易磨性试验方法(邦德法)》检测,21例镍渣Wi值分布见表2。
表2镍渣邦德易磨性Wi分布
由表2可见,镍渣最小Wi为10.72kWh/t,与易磨的石灰石相近,另有2例为13.3~14.3kWh/t,也只相当于常规生料的易磨性,其余18例均为21.8~32.4kWh/t,是矿渣、钢渣的主要分布,而与硅酸盐熟料W(i15~20kWh/t)相近的试样数为0,这表明85.7%的镍渣易磨性很差,不宜与水泥熟料混磨,用作混合材的最好方式是分别粉磨。
镍渣Wi分布面宽,意味着原料的选择性很强,但由于易磨的占比小,选择上有因地制宜的局限。镍渣难磨与其冷却方式、理化组成有关,还往往因含铁所致,包括熔融状铁块、铁粒及其包裹物等磁性金属,用吸铁石手工吸取量最大可占15%以上,这些铁粒不易被磨细,随试验循环不断在磨内富集,使成品量逐渐降低,故而Wi值大、电耗高。生产也是如此,需要配套除铁工艺,粉磨成本随之增大。
对不同废渣混掺粉磨试验表明,Wi为23.76kWh/t的镍渣与50%的矿渣配料混磨,Wi(23.56kWh/t)基本不变,活性提高;而分别与35%硫铁渣、30%粉煤灰配料,Wi则降低8.2%、14.6%。说明选择较易粉磨的原料与之混掺,有降低粉磨电耗、调节粉体色泽和抑制有害组分含量等作用。
2.2哈氏可磨性HGI
哈氏可磨性试验模拟重力施压强制粉磨原理,HGI为能量系数,与邦德易磨性Wi有所区别。两种试验方法在国外都广泛应用,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易磨性评价和转换。我国标准GB/T2565《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主要适用于煤,近几年针对非煤质原料的试验增多,其中6组不同Wi值的镍渣试验见表3。
表3镍渣Wi与HGI的对应关系
由表3可见,镍渣可磨性HGI从最大112到最小33都有分布,其涵盖面从易磨到极难磨的范围与Wi完全相同,HGI大则Wi小的排序也比较规律,仅试样D略有偏差。用国外公式重建指数并取其平均值,镍渣HGI与Wi的对应关系式为:
从平均值看,Wi为25.15kWh/t几乎代表所有冶金废渣的高难磨特性,HGI为61只居于煤的中等可磨性,说明两者试验结果有粉磨原理的差别,而指数n则使其差距大为缩小。镍渣平均n与钢渣、矿渣等冶金废渣相近,都低于水泥生料、熟料和石灰石等矿山原料(n≥0.82),表明HGI、Wi试验的难磨结论一致。
2.3比表面积S达标时间
JC/T2503—2018标准规定的比表面积为S≥400m2/kg,实际生产大多高于此值。试验采用Φ500mm×500mm小磨,在钢球装载量102kg、入磨球料比10∶1的相同条件下,将同期采集的18例镍渣、27例矿渣、22例钢渣,分别粉磨至S=410m2/kg、500m2/kg、600m2/kg进行达标时间对比,试验结果见表4。
表4相同S的镍渣与矿渣、钢渣粉磨达标时间对比
表4中,从最短粉磨时间看,矿渣、钢渣各有11.1%、45.5%的试样在70min内即可达到400m2/kg比表面积,而镍渣都在80min以上;从最长粉磨时间看,镍渣达到500m2/kg、600m2/kg比表面积需要耗时≥170min的试样各占33.4%、83.3%,均多于钢渣和矿渣,并伴有细粉凝聚产生的糊球、糊磨、糊筛等阻碍粉磨的现象。这表明3种物料中,镍渣在不同细度阶段都具有矿渣的高难磨特性,绝大多数钢渣则始终居于粉磨耗时少、难磨占比低的状态。
钢渣Wi同样很大,S却相对容易达标,说明相同粉磨条件下钢渣容易产生较高的S,但同时>80μm的粗颗粒(R80筛余)也多。Wi试验是以R80筛余控制细度,成品筛余一般都不超过2%,故而显得难磨;而S试验是以粉体单位质量的总表面积m2/kg表示细度,即使S达标并不一定筛余就小,以S=500m2/kg为例,有近1/3的钢渣R80高达10%~26%以上,部分镍渣也有类似情况。可见两者试验各有侧重,既相互补充又相互制约,粉磨过程尤其是与硫铁渣、钢渣等含铁废渣混磨,控制比表面积和筛余同样必要。
3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