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分枝桿菌屬與放線菌屬分枝桿菌屬特点:1、細長彎曲桿菌,呈分枝生長。2、胞壁含有大量脂類,為抗酸桿菌。3、分為結核分枝桿菌、非結核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三類。4、致病性與菌體成份有關,引起慢性肉芽腫病變。第一節結核分枝桿菌一、生物學特性:1、形態染色:細長稍彎,分枝狀排列,用藥後可成為L型菌。2、培養特性:營養要求高,常用Lowenstein-Jensen培養基,PH6.5~6.8,2~4周長出菜花樣小菌落。3、抵抗力:耐酸堿、乾燥、染料;對酒精、濕熱、紫外線敏感。4、變異性:可發生形態、菌落、毒力、免疫原性和耐藥性變異。二、致病性:1、致病因素:(1)脂質:①磷脂:能刺激單核細胞增生,抑制蛋白酶的分解作用,形成結核結節和乾酪樣壞死。②索狀因數:破壞線粒體膜,抑制白細胞的遊走,引起慢性肉芽腫。③蠟質D:刺激機體產生遲髮型超敏反應。④硫酸腦苷脂:抑制吞噬細胞中吞噬體與溶酶體的結合,使結核菌素在吞噬細胞內長期存活。2、蛋白質:結核菌素等,與蠟質D結合引起超敏反應。3、莢膜:抗吞噬、粘附、阻止藥物及化學物質滲入菌體。2、所致疾病:通過呼吸道、消化道、破損的皮膚侵入機體,可侵犯全身器官,以肺結核多見。(1)原發感染:多發於兒童,形成原發綜合征(原發灶、淋巴管炎、肺門淋巴結炎),可痊癒,亦可擴散,或潛伏並引起原發後感染。(2)原發後感染:多見於成年人。病灶多局限於局部,較少擴散,可形成開放性肺結核。三、免疫性和變態反應:1、免疫性:以細胞免疫為主,為傳染性免疫。2、變態反應:Ⅳ型。與細胞免疫不可分割,故可通過測定對結核桿菌有無超敏反應,即可測定對之有無免疫力。3、結核菌素試驗:應用結核菌素進行皮膚試驗,來測定受試者對結核菌素有無遲髮型超敏反應的一種試驗。(1)試劑:有兩種,舊結核菌素(OT)和純蛋白衍生物(PPD)。(2)方法:OT或PPD注入前臂屈側皮內,48~72小時後觀察結果。(3)結果判定:紅腫硬結:直徑≥5mm為陽性,說明感染或疫苗接種成功,對結核桿菌有免疫力;直徑5mm為陰性,說明未感染或感染後免疫力低下。(4)適用:選擇BCG接種對象及效果測定。嬰幼兒結核病診斷參考。測定腫瘤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狀況。流行病學調查。四、微生物學檢查:1、標本採集:痰、尿、糞、腦脊液等。2、檢測方法:(1)直接塗片鏡檢:①標本直接塗片:查抗酸菌或金胺染色螢光顯微鏡檢查。②濃縮集菌。(2)分離培養:(3)動物實驗:豚鼠。五、防治:1、預防:BCG接種。2、治療:早期、聯合、全程用藥。第二節麻風桿菌1、在細胞內常聚集成團,形態、大小、染色與結核桿菌相似。2、麻風細胞:胞內含有大量麻風桿菌,胞漿呈泡沫狀的細胞。3、傳染源是患者,尤其瘤型患者;通過呼吸道、接觸傳染;根據臨床表現等,可將麻風分為瘤型、結核樣型及界限類、未定類等四種類型。4、碸類藥物、利福平等治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