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五育融合深度阅读
五育融合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要义与关键性战略导向。同时,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教育变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发挥着不容小觑的育人作用,更应积极承担重要责任,而阅读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促进五育融合实现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列为阅读实践六大任务群之一,并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其阅读潜力具有极大的挖掘价值。作为教师,仅依靠课本中的单篇阅读已难以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学模式逐步从单一的篇章阅读向整本书阅读转变,进一步培养学生在独立自主的阅读中建构信息链、丰富知识面提高阅读与鉴赏水平,这无疑是一种培养人的教学新样态。
本文以《孤独的小螃蟹》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尝试从滋养德育向心力、发展智育思维力、加强体育运动力、增强美育审美力、提升劳动创造力等方面入手,探讨“五育融合”的有效教学路径。
一、五育融合在整本书阅读中的意义
(一)五育融合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义务教育发展坚持“五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公平,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方面,党的教育方针为“五育融合”提供了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五育融合”也为践行育人目标提供了落地实践支撑。
(二)五育融合是提升核心素养的有力途径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语言和思维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就整本书的阅读而言,超越课文单篇章教学的思维局限性,丰富教学的多样性,为实现多元育人提供基础。书中蕴含德、智、体、美、劳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将阅读能力维度的要求渗透分解到各个任务中,如同打怪升级一般,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情感受到熏陶,即全方位落实阅读能力,在此过程中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掷地有声。
二、落实五育融合在整本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五育发展不均衡
五育并举指在实现育人目标过程中,德、智、体、美、劳齐头并进,缺一不可。然而,在当前教育教学中,五育之间各自为政。为追求显著效果,育人的价值被冲淡,德、智、体、美、劳工具性被过度强化,呈现五育发展不均衡现象。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仅关注理解性、识记性知识,着重思维能力培养,却忽视阅读文本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即重视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
(二)忽视了文本中五育融合的要素
整本书阅读中,文本往往蕴含丰富的五育教学资源。教师应对内容进行重组与整合,将五育渗透到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中。但实际教学过于重视写法、技巧的教学,强调智育,而忽略其他育人要素。
三、五育融合、深度阅读的策略
《孤独的小螃蟹》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二年级(上)第一单元“快乐读书吧”中的推荐书目,与第四单元课文要求“想象画面,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紧密相关。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而童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恰好符合学生的阅读特点。《孤独的小螃蟹》收录了冰波的两个童话。在《孤独的小螃蟹》故事中,小螃蟹的朋友小青蟹离开后,小螃蟹虽感孤独,但仍乐于助人,如帮助小纸鸟找回自我,为狮子剪头发,甚至为救土坑里的小乌龟而失去了一只大钳子,而在《恐龙鲁鲁》中,小恐龙鲁鲁自出生便未见母亲,但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以其庞大的身躯做了许多好事,如帮助小鸡虎口脱险,为老鼠七兄弟灭火,利用其坚硬的牙齿咬开坚果,甚至用感冒打喷嚏的力量帮忙磨豆腐。这两个故事讲述了小螃蟹和鲁鲁在与朋友分享及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逐渐走出孤独的经历。相信这样的童话故事对学生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也有所启发。
(一)联结比较,深化文本,滋养德育向心力
小学低段是学生系统化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起点。教师应通过分阶段策略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首先激发阅读兴趣,其次指导阅读方法,进而通过文本分析、语言品鉴等环节建立持续阅读动力。同时,重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传递的精神内核与人文价值,促进审美、品格的同步提升。
对此,教师可采取联结比较策略。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故事中寻找相关联的信息,比较同类文本之中的异同点。让学生在文本的海洋中遨游,与故事中的主角进行对话,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和期待。这种方式能帮助学生跳出思维定式,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滋养德育向心力。
以《一只大钳子》为例,故事中小螃蟹因失去钳子而不敢出门。朋友们得知后,用石头搭建小屋,将这只大钳子供奉起来以示纪念。小螃蟹深受感动,认识到失去钳子并非耻辱,反而像是“布满伤痕的英雄”。学生在交流时,能结合自身阅读体验,理解这只大钳子象征着小螃蟹舍己为人、勇敢无畏的品质。此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