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马建工程教材第10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第01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引言
在宏观经济学中,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是短期经济波动模型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探讨了经济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决定了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理解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机制对于分析经济的短期波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一)总需求的构成
总需求(AD)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购买支出(G)和净出口(NX)四部分组成,即AD=C+I+G+NX。
1.消费需求
消费是居民个人或家庭对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影响消费的因素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可支配收入。凯恩斯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当期的可支配收入,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用公式表示为C=α+βYd,其中α为自发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Yd为可支配收入,Yd=YT(Y为国民收入,T为税收)。
2.投资需求
投资是企业对资本品的购买支出。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包括利率、预期利润率、投资风险等。利率是影响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投资与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预期利润率越高,企业越愿意投资。投资函数可以表示为I=edr,其中e为自发投资,d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r为利率。
3.政府购买支出
政府购买支出是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办公用品、建设公共设施等。政府购买支出是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总需求的水平。
4.净出口
净出口是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即NX=XM,其中X为出口,M为进口。出口取决于国外居民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进口则取决于本国居民对国外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影响净出口的因素包括汇率、国内外价格水平差异、国外收入水平等。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我们可以通过ISLM模型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1.IS曲线
IS曲线反映了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G,将消费函数C=α+βYd,投资函数I=edr代入可得:
Y=α+β(YT)+edr+G
整理可得IS曲线方程:
Y=(α+e+GβT)/(1β)(d/(1β))r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利率下降会导致投资增加,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
2.LM曲线
LM曲线反映了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P,其中L=kYhr(k为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系数,h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系数),M为名义货币供给,P为价格水平,可得:
kYhr=M/P
整理可得LM曲线方程:
r=(k/h)Y(M/Ph)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国民收入增加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上升。
3.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当价格水平发生变化时,会影响LM曲线的位置。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M/P减少,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M/P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国民收入上升。因此,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呈反向变动关系,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三)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均衡国民收入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的。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经济达到均衡状态,此时的国民收入即为均衡国民收入。
在短期内,总供给曲线通常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交点处,决定了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价格水平。如果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会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如果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会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三、消费理论的发展
(一)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强调了当期可支配收入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会相应增加,但消费的增加幅度小于收入的增加幅度,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假说能够解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基本关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它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长期收入预期和财富状况对消费的影响。
(二)相对收入假说
相对收入假说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该假说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不仅取决于其绝对收入水平,还取决于其在社会中的相对收入地位。消费者具有攀比心理,其消费行为会受到周围人消费模式的影响。同时,消费者的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很难随着收入的暂时下降而迅速减少消费。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行政执法考试-广西行政执法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docx
- 车辆通行费收费员《高速公路收费员考试答案》模拟练习卷(一).doc VIP
- 广东初中生物会考试卷2025 .pdf VIP
- 2024年5月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公安联考结构化面试真题试题试卷答案解析9套全.doc VIP
- 第十五届成图-道桥类-国赛三维建模.pdf VIP
- 2025年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一套答案.docx
- 入党志愿书(全电子版).pdf VIP
- NB_T 47013.3-202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pdf
- 重庆育才中学教育集团初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pdf VIP
- 110kV地区性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