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月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宁静、悠远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引发学生对生活、自然的思考,增强对生活的感悟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人的心境。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深层意蕴。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感悟诗歌所传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表现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意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宁静月夜的视频,画面中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照亮了静谧的庭院、幽静的小路,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
2.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3.引出课题《月夜》,介绍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方平所作,在这样一个月夜下,诗人有着怎样独特的感受和思考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刘方平。刘方平是唐代诗人,他一生隐居不仕,其诗歌多写闺情、乡思,也有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2.说明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天宝年间,当时社会表面繁荣,但内部已潜藏危机。诗人在月夜下,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对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明确字音:阑干的阑读lán,更读gēng。
强调节奏: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评价要点包括读音是否准确、节奏是否恰当、语调是否自然等。
4.全班齐读,整体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理解诗歌内容(15分钟)
1.逐句分析诗歌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解释字词:更深指深夜;半人家意思是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暗中;阑干形容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的样子。
描绘画面:深夜时分,明月的清辉洒在大地上,照亮了半户人家,天空中的北斗星和南斗星横七竖八地倾斜着。
引导思考:这两句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宁静、静谧)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解释字词:偏知意思是才知;新透指第一次透过。
描绘画面:就在今夜,才感觉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那细微的虫鸣声透过绿色的窗纱传了进来。
引导思考:偏知一词有何妙处?(写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惊喜之情,在万籁俱寂中,唯有敏锐的诗人感受到了春气的温暖和虫声的萌动,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
2.小组讨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月夜图?从这幅月夜图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月夜图: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月夜图。明月高悬,照亮半户人家,北斗星和南斗星横斜,营造出宁静的氛围。而虫声新透绿窗纱,又给这宁静的月夜增添了一份生机。
诗人情感:诗人通过描绘月夜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敏锐感知。在宁静的月夜中,诗人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这种惊喜之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闲适、悠然的心境。
(五)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12分钟)
1.借景抒情
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如月色、北斗星、南斗星、虫声等。
思考:诗人是如何借这些景物来抒发情感的?
明确:诗人通过描绘月夜的宁静景色,如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借此抒发自己内心的宁静与闲适。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则通过春天温暖的气息和虫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惊喜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动静结合
分析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低年级《新时代思想读本》第1讲第二课《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教学课件.pptx VIP
- 保险行业转型培训课程打造创新保险产品与服务模式.pptx
- 阑尾腹腔镜手术.pptx VIP
- 20S515: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pdf VIP
- 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前景展望培训.pptx
- 安吉物流汽车零件配送中心优化方案设计.pdf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11第十一讲 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pdf VIP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全文 .pdf VIP
- 2021年12月大学英语三级(A级)真题试卷.pdf
- 安徽省合肥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