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木兰诗解读与教学.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木兰诗解读与教学

??一、引言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课文。通过对《木兰诗》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美情趣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等。

二、《木兰诗》的文学价值

(一)主题思想

1.忠孝两全的典范

木兰替父从军,充分展现了她对父亲的孝顺。在古代社会,孝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准则,木兰不惜女扮男装,投身军旅,承担起本应由父亲承担的责任,这种行为体现了她对孝道的坚守。同时,她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又体现了对国家的忠诚。木兰的形象完美地诠释了忠孝两全的主题,成为后世人们敬仰和学习的榜样。

2.对女性价值的肯定

在封建社会,女性往往受到诸多限制,社会地位较低。然而木兰却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在男性主导的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她代父从军的行为表明女性并不比男性差,她们同样有能力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和家庭做出贡献。这一主题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后世女性意识的觉醒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艺术特色

1.叙事手法

详略得当

全诗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出征前的准备、征战过程以及还家后的情景等都有详细的描述,而对木兰在战场上具体的战斗场面则一笔带过。例如,诗中详细描写了木兰回家后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场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通过家人不同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亲情的温暖。这种详略得当的叙事手法,使诗歌重点突出,既不显得冗长繁琐,又能让读者全面了解木兰的故事。

情节跌宕起伏

木兰的故事充满了波折。她女扮男装从军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决定,而在军中她又要时刻隐瞒自己的女性身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战场上的生死考验、战后的荣耀与抉择等情节,使故事扣人心弦。如木兰立功归来后,面对天子的赏赐,她选择辞官还乡,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人物塑造

木兰形象鲜明

木兰是一个性格丰满、形象鲜明的人物。她勇敢坚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些诗句描绘了木兰在战场上不畏艰险、英勇奋战的形象。她又机智聪慧,女扮男装多年未被发现,巧妙地应对各种情况。同时,木兰还具有温柔善良的一面,从她对家人的情感以及还家后的表现可以看出。她的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集多种优秀品质于一身,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女性形象。

衬托手法的运用

诗中还运用了衬托手法来突出木兰的形象。如通过描写木兰的伙伴对她身份的惊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从侧面烘托出木兰伪装之巧妙,进一步突出了她的机智。又如用天子的赏赐和众人的称赞来衬托木兰的功绩,使木兰的形象更加光彩照人。

3.语言特色

质朴生动

《木兰诗》的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易懂。它使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等,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接受。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与诗歌所讲述的民间故事相得益彰,增强了诗歌的生活气息和感染力。

韵律和谐

诗歌具有和谐的韵律。它采用了五言乐府诗的形式,押韵规则较为灵活。有时隔句押韵,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有时又中途换韵,使诗歌在韵律上既有变化又不失和谐,读起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三、《木兰诗》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木兰诗》。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如愿市帖朔策勋等。

3.掌握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以及《木兰诗》的故事情节和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3.学习古人叙事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会木兰代父从军的爱国精神和对家人的深厚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2.感受木兰不慕名利、孝敬父母、勤劳善良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背诵全诗。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

文档评论(0)

认真对待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惠州市峰海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300MA54K6GY5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