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登飞来峰》。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歌所表达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掌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人生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克服。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含义,背诵古诗。
体会诗歌意境,感悟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所表达的哲理,并能将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理解诗歌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含义、诗句意思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意境、哲理等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5.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诗人,通过模仿诗人的语气、神态来朗读诗歌,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播放一段登山的视频,展示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登上山顶后看到的壮丽景色。
2.提问学生:观看视频后有什么感受?登山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也会遇到像登山一样的困难,我们又是如何面对的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登山有关的古诗《登飞来峰》,看看诗人王安石在登飞来峰时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
1.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政治上推行变法,对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
在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风格雄健峭拔,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诗歌则遒劲清新,意境开阔。
2.介绍诗歌创作背景
《登飞来峰》这首诗是王安石30岁时所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此时他正值壮年,心怀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这首诗反映了他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7分钟)
1.教师范读
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例如:飞来山上千寻塔(xún),闻说鸡鸣见日升(shēng)。不畏浮云遮望眼(zhē),自缘身在最高层(céng)。
2.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朗读
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是否正确,节奏是否恰当。
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如读音不准确、节奏不恰当等,进行及时纠正和指导。
4.全班齐读
全班学生齐读诗歌,要求读得整齐、响亮,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四)理解诗句,疏通文意(12分钟)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合作交流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全班交流汇报
每个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
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质疑。
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诗句:
字词
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塔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
缘:因为。
诗句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峰上有一座极高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4.结合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展示飞来峰的图片或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飞来峰的雄伟壮观以及千寻塔的高耸入云。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千寻塔上,清晨鸡鸣时分,红日初升,云雾缭绕的情景,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五)体会意境,感悟哲理(10分钟)
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
提问: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感受到了怎样的氛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如:飞来峰上,一座高高的千寻塔矗立在那里,清晨,太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浙江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综合二世界简史三现代世界文明学案.doc VIP
- 【精选】SOUNDCHECK使用说明.pdf
- 79博客-目录书签跳转版.pdf VIP
- 西南18J412 阳台 外廊 楼梯栏杆.pdf
- 销售人员培训师求职个人简历求职简历大学生优秀简历模板.doc VIP
- 2023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小升初模拟题及答案(共3套) .pdf VIP
- 浙江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板块综合二世界简史二近代世界文明学案.doc VIP
- DB14T 2137-2020《居家养老康复服务规范》.docx
- 2024年济南市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pdf
- 2025年中级职称机械工程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汇编+答案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