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24.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2104
授课时数
1
执教者
授课日期
教材分析
《过零丁洋》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课的第四篇诗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学情分析
虽然初三的学生已经学过很多古诗。对诗人生平,诗歌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初中学生分析问题不够全面、深入。学生自主分析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和诗歌主旨具有较大难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目标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从意象、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的方法。
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者以身殉国的壮烈情怀。
教学
重难点
1.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从意象、表现手法等角度鉴赏诗歌的方法。
2.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希沃白板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点拨法、互动引导法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同学结合预习单,介绍文天祥: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此诗是作者的代表作,创作于被俘后的第二年被押解路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节。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
二、合作探究,活动领悟
请同学们自行朗读本诗三遍,找到你认为最合适的朗读的语音语调和情感。
再读(分组读,个人读,全班齐读)
三、师生互动,变式深化
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1.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2.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经度过四年。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狱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书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三)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明确:“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
(五)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概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明确: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自己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体现了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四、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1.诗的颔联用和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及个人的命运。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所表现出来的“?”的气概与孟子“舍生取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孟子“舍生取义”生死观的最好诠释。
3.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回想自己的仕途经历写起,写出诗人为国事历尽艰辛。遭逢:遭遇。起一经:指通过某一部经书的考试而得官。
B.第二句写兴兵抗元四年,抗战的烽火逐渐稀少。干戈:泛指武器,借指战争。寥落稀少。四周星:四年。
C.颔联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对仗工整,形象鲜明,感情炽烈,读之使人怆然。
D.颈联将“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富含感情色彩的地名连用,语意双关,悲凉满怀,可谓诗海绝唱。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5.《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部分勾选题
板书设计
过零丁洋
步入仕途,起兵抗元舍生取义,名垂青史
国家危难,命运艰辛叙事抒情忧国之痛
形势险恶,境况危苦为国捐躯
豪情壮志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对文天祥这首爱国诗篇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课堂上,我注重让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修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PPT课件.pptx VIP
- 《冥想与心灵平静》课件.ppt VIP
-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DB 64T 1878-2023).pdf VIP
- 医疗设备售后服务体系方案(最新).doc VIP
- 工程造价全过程咨询服务实施方案.pdf
- 切实改进文风会风自查整改情况报告范文(6篇).docx VIP
- 川藏交通廊道伯舒拉岭隧道出口斜坡雪崩活动特征及形成机理.docx
-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五级(PETS5)历年真题二.pdf VIP
- 2025年市直单位基层党建工作要点+党的建设工作要点(3篇).docx VIP
- JB_T14868-2024《生物质颗粒热风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