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优势探析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对比优势,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泗洪分金亭医院收治的93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45例,行EMR治疗)与观察组(48例,行ESD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观察至出院并进行12个月的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围术期指标与术后1周疼痛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整块切除、完整切除及治愈性切除率均更高,手术时间更长;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各维度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高(均Plt;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疼痛程度,以及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结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接受ESD与EMR两种术式治疗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及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均相当,安全性均良好;相较于EMR,ESD虽手术时间较长,但具有更高的完全切除率和整块切除率,有助于减少术后残留病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生活质量;复发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通常源于遗传、环境毒素暴露、不良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上腹部不适、食欲下降或体质量降低,但一旦进展至晚期,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提升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利用内镜技术,通过圈套器工具切除病灶,因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在早期小型病灶治疗中表现出色。然而,面对大型或深层病灶,EMR难以确保完整切除,术后易复发[1]。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则在内镜直视下,通过精细操作剥离病灶,显著提高了切除的完整性和疗效,尤其适用于大型、复杂或伴有黏膜下浸润的早癌及癌前病变[2]。然而,ESD技术操作复杂,对医师技术要求高,现有研究在评估其长期预后及安全性方面仍有待深入。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ESD与EMR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的对比优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泗洪分金亭医院收治的93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7例;病灶直径3~18mm,平均(11.47±2.05)mm;年龄54~72岁,平均(63.75±2.21)岁;病灶部位:食管12例,胃25例,十二指肠8例;凹陷、隆起、平坦型各22、8、1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病灶直径4~19mm,平均(12.06±1.86)mm;年龄54~74岁,平均(64.12±2.54)岁;病灶部位:食管13例,胃27例,十二指肠8例;凹陷、隆起、平坦型各25、12、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组间可比。纳入标准:⑴与《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⑵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且符合内镜治疗指征;⑶未出现淋巴结转移;⑷病灶未侵入肌层;⑸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⑴合并神经、血液系统疾病;⑵对本研究中麻醉药物过敏;⑶合并免疫功能障碍。本研究经泗洪分金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后批准实施。
1.2手术方法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EMR治疗:患者术前常规戒烟2周,禁食6h、禁水2h,予以咽部局部麻醉后使用电子上消化道内窥镜(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13060912,型号:HD-GT1)及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技术(ME)检查确定病灶部分后确定病变部位,于病变边缘外侧约0.5cm处进行标记,随后在标记点外侧采用一次性内窥镜用注射针(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IN02黏膜下注射水垫使病变隆起,水垫由生理盐水+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规格:1mL∶1mg]+亚甲蓝注射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规格:2mL∶20mg)混合而成,再使用一次性使用电圈套器(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MTN-PFS-E-15/23)套取病变组织,行高频电切切除,切除标本送检病理。然后采用止血夹对创面进行止血,如有活动性出血,可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筋骨并重”理念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分析.docx
- “土家接骨散”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docx
- 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存期的影响.docx
- 鼻内镜与支撑喉镜双镜联合术式对声带息肉患者嗓音功能恢复和预后的影响.docx
- 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在老年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探讨.docx
- 低强度红光治疗青少年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docx
- 多糖铁复合物联合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ocx
-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阑尾炎的影响.docx
-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脱垂对患者预后的优化作用.docx
- 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其关节功能及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