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徜徉教育的心灵之旅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docx

2025年徜徉教育的心灵之旅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徜徉教育的心灵之旅——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

有的书读完也就放下了,除了偶尔在不经意间提起,再也难寻记忆的踪迹;有的书读完却总是放不下,总会在某时某刻再次打开,重启一场对话智者的心灵之旅。正如此刻,我又端坐在书桌前,轻轻翻开了《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以下简称《教学勇气》)的封面,仿佛看到帕克·帕尔慕正笑嘻嘻地看着我,似乎在说:“来吧,来吧,让我们来一次徜徉教育的心灵之旅。”

帕克·帕尔慕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美国高等教育协会资深会员,他做过30多年的教师,在美国乃至国际教育界都享有盛誉,被誉为“权威教师”“教师的心灵导师”。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尤其是这本《教学勇气》,于2005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我国出版。该书发行以来,一版再版、畅销不衰。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这本书,那么无论你是刚走上讲台,还是已从教多年,我都建议你去读一读。漫步《教学勇气》,绝对会有一种美妙的阅读体验,因为它真的会带给你别样的教学勇气。

关注教师的心灵,激发教师源自心灵的教学勇气,是《教学勇气》的主旨所在。在全书的开篇语中,帕克·帕尔慕直言“我是用心的教师”。还有什么比“用心”二字更能触动你的呢?教师只有用心投入教学,时时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才会体验到教学带来的快乐,也才能坦然面对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因为“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是深入地了解教学,而不是逃避”。

大千世界充满着各色诱惑,每年从教师岗位上辞职的人不在少数,究其根源,其中不少人毋庸讳言是因为内心缺少对教师的自身认同。帕克·帕尔慕一再强调:“自身认同就像与我们现有的能力和潜能有关一样,也与我们的缺点和局限有关,与我们的伤痛和恐惧有关。”缺少自身认同的教师,常常在真我与非我中纠结着、煎熬着,就像书中讲的埃里克一样,因为缺乏自身认同,他常常处于自我分裂状态,内心世界一直在“打仗”,进而将整个教学演变成了“战争”,所有的学生在他眼里似乎都成了“敌人”,教学让他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因此,教师的自身认同比什么都重要,完整的、不分离的自身认同,是一切优秀教学的核心所在。当我们把这种自身认同融入工作中,我们就能“把学生、和自我统统编织到一起,每个人生活经历的每个重要线索都得到尊重”。这样我们就不会有教学中的“不安全感”,也不会过分追逐所谓的教学方法或技巧,因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我们可能都有过初上讲台时的恐惧,不知道自己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不知道课堂上学生会给以怎样的回应,更担心这节课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开始,我们常在心底安慰自己,等过一段时间就好了。当我们好不容易觉得适应学生、适应教学后,往往又要面对新的学生、新的课堂,于是恐惧依旧。还有过几年会更新一次的新教材,一轮轮新课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各种挑战真是纷至沓来。正如帕克·帕尔慕说的那样:“当我是个年轻教师的时候,我热切地盼望这么一天:我对教学了如指掌……所以我走进任何教室的时候都不再有害怕的感觉。可是现在,我年近60岁啦,我才明白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如此看来,教学中的恐惧实在无法回避。某种程度上来说,越是热爱教学的老师,越会在教学中与恐惧相生相伴。如何应对教学中的恐惧呢?“我可以有恐惧,但我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之中——只要我愿意立足于我内心世界景观中的其他天地而教学。”帕克·帕尔慕如是说。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绕口,却道出了应对恐惧的制胜妙招。恐惧总是会存在的,但我们不必陷于恐惧当中。认清恐惧,直面恐惧,然后听从自己的内心呼唤,定会创出一番新的教学天地。

还记得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石柱上刻的那句话吗?——“认识你自己”。曾几何时,我们热衷于模仿的课堂教学,热衷于开展××模式教学……无奈的现实却是,拿着的教学设计,却怎么也上不出的教学效果;看似很高大上的××模式教学,课堂上只有刻板的教学流程和机械操作。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教师忽视了在教学中需要一个真实的“我”。一个没有教师自我存在的课堂,教学绝对是乏味的、枯燥的,且毫无生气。诚如帕克·帕尔慕所言,教师如果不能了解自我,就不能了解学生,也不能懂得自己所教的,更不会做到“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

教师的心灵是最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课堂教学中,教师总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内心体验、精神状态带入到所教的,进而投射给自己的学生。换句话说,教学就是反映教师心灵的镜子,教师只有充分地认清自己,才能避免将负面的、消极的东西传递给学生,从而在带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正因如此,教师不妨常问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该怎么做”,认真接受自己内心的指引,及时纠偏自我前行的方向,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当然,我不敢妄言《教学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31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购买前请先付费阅读,避免购买错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