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模拟浅海和深海环境对高强度紧固件用35CrMo钢应力腐蚀的影响研究
摘要
高强钢紧固件广泛应用于深海钻井平台、海底管线、水下生产系统等资源开发设备
和设施。然而海洋环境非常苛刻,紧固件又受到复杂应力的作用,因此很容易发生腐蚀
失效。尤其在深海环境中,紧固件一旦发生腐蚀失效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阴极保护
和涂镀层广泛用于海洋环境钢质紧固件的腐蚀防护,但应用不当会增大紧固件材料的应
力腐蚀敏感性。本论文选择12.9级35CrMo高强钢紧固件作为对象,系统研究了35CrMo
钢在模拟浅海和1000m深海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行为及机制,探究了施加阴极极化和电
沉积镀层对35CoMo高强钢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为高强钢紧固件的腐蚀
防护和安全服役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了35CrMo钢在模拟浅海和深海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夹杂物对
35CrMo钢腐蚀的萌生起着重要的作用。35CrMo钢的腐蚀动力学遵循幂函数规律,在模
拟浅海环境中的腐蚀速率高于在模拟深海环境中的腐蚀速率。35CrMo钢在模拟浅海和
深海环境中的腐蚀产物主要由γ-FeOOH、α-FeOOH、FeO和少量的Cr(III)氧化物或
34
/和氢氧化物组成。表面形成的蚀坑均呈浅碟形,但在模拟深海环境中的蚀坑直径更大,
深度更浅,表明更倾向于发生均匀腐蚀。
对比研究了35CrMo钢在模拟浅海和深海环境中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研
究发现,35CrMo钢在模拟浅海和深海环境中的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Iδ分别为大约16%
和39%,模拟深海环境中的应力腐蚀风险明显高于浅海环境。35CrMo钢在模拟浅海和
深海环境中的应力腐蚀机制均为阳极溶解(AD)和氢脆(HE)的混合模式。在模拟浅
海环境中AD占据主导地位,断口呈现出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而在模拟深海环境中,
钢中的氢浓度明显增大,AD和HE共同导致SCC发生,断口具有浅韧窝环绕的沿晶
(IG)断裂特征。
还研究了阴极极化电位对35CrMo钢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模拟浅
海和深海环境中,随着阴极极化电位负移,35CrMo钢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先降低后增大,
在模拟浅海环境中施加-850mVvs.Ag/AgCl阴极极化电位和在模拟深海环境中施加-750
mVvs.Ag/AgCl阴极极化电位可以为35CrMo钢提供最佳保护。在模拟浅海和深海环境
中,发生明显脆化(过保护)的临界电位分别为-900mV和-850mVvs.Ag/AgCl。过保
护时35CrMo钢发生严重氢脆,在模拟浅海环境中裂纹以穿晶(TG)模式扩展,氢诱导
位错发射(AIDE)和微孔聚合(MVC)的组合模式是主要的微观机制。在模拟深海环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境中,裂纹以IG模式扩展,氢增强塑性介导的氢降低界面结合力(HEDE)和氢增强局
部塑性(HELP)复合的微观机制导致应力腐蚀开裂。
在35CrMo钢试样表面分别制备了Ni-Co和Zn保护镀层,并研究了两种镀层在模
拟浅海和深海环境中的腐蚀防护性能及其对35CrMo钢应力腐蚀的影响。Ni-Co镀层和
Zn镀层均可为35CrMo钢提供有效的防腐保护。Ni-Co镀层降低了35CrMo高强钢在模
拟浅海和深海环境中的SCC敏感性,而Zn镀层则明显增加35CrMo钢的SCC敏感性。
在模拟浅海和深海环境中进行SSRT试验后,镀Zn的35CrMo钢中的氢含量均明显高
于裸露35CrMo钢试样中的氢含量。电沉积Ni-Co镀层的35CrMo钢在两种模拟环境中
均呈现出TG扩展的韧性断裂模式,SCC为AD为主的MVC机制。而镀Zn的35CrMo
钢在两种模拟环境中都呈现出IG开裂的脆性断裂模式,SCC为HEDE+HELP组合作
用的HE机制。为了降低紧固件在浅海或深海环境中发生SCC的风险,对于12.9级的
高强钢紧固件,表面不适于采用阳极性的镀Zn层进行保护,而宜采用阴极性的Ni-Co
镀层保护。
关键词:高强钢;紧固件;深海;应力腐蚀开裂;氢脆;阴极保护;镀层
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LiCl-KCl熔盐中镧系Gd)离子浓度在线监测研究.pdf
- Mg和Li含量对Al-Mg学性能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pdf
- MXene改性PEDOT_及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pdf
- Ni_3Al基合金热变形行及高温CO_2腐蚀渗碳研究.pdf
- 玻璃微珠_空心球壳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及吸水特性研究.pdf
- 超声辅助激光熔化沉积Ti6金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pdf
- 堆芯燃料组件域CFD高效计处理分析与精细流动特性研究.pdf
- 还原氧化石墨烯_聚苯胺_镍)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pdf
- 基于Transformer白质间相互作用预测方法研究.pdf
- CAR-T细胞免疫疗法中细征关联细胞因子分析及其预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