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docx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词中所描绘的壮丽秋景和作者抒发的豪情壮志,体会作者的革命情怀和宏大抱负;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掌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词的语言魅力,积累优美词句,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能够准确理解词中重要字词和语句的含义,把握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诗词意象的分析,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沁园春·长沙》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艺术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鼓励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基础上,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所学的诗词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感受毛泽东的革命情怀和伟大人格。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会诗词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讲授:3课时

一、知人论世

1.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之),笔名子任。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词题材广泛,意境开阔,情感豪迈,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艺术感染力。其诗词作品往往将革命理想、战斗生活与壮丽的自然景色相结合,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和宏伟气魄。代表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等。

2.时代背景

《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不久,正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

1925年初,毛泽东回到韶山,组织农民运动。在他的领导下,韶山地区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成立了农民协会等组织,开展了减租减息等斗争。然而,毛泽东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当地反动势力的恐慌和仇恨,他们对毛泽东进行了迫害。同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途经长沙时,他重游了橘子洲头,面对湘江秋景,回忆起往昔的革命岁月,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沁园春·长沙》。

3.《沁园春·长沙》简介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词的经典之作。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豪情壮志。“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格律和曲调;“长沙”是词的题目,表明了这首词的创作地点。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它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语言优美,意境雄浑,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现代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伟人,他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他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如同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展现了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又似一首首激昂的战歌,鼓舞着人们为实现理想而奋勇前进。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经典词作《沁园春·长沙》,去感受那雄浑壮阔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情怀。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详细介绍毛泽东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重点强调他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成就和风格特点。结合时代背景,讲述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长沙》的缘由和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让学生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初读诗词

1.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沁园春·长沙》,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在范读过程中,教师要突出诗词的节奏和韵律,表现出诗词的豪迈气势。例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要读得沉稳有力,“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要读得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2.学生跟随教师的范读,轻声跟读,初步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3.学生自由朗读诗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例如,“百舸”的“舸”(gě)、“寥廓”的“廓”(kuò)、“峥嵘”(zhēngróng)等字词,要让学生读准读音。

4.指名学生朗读诗词,其他学生认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3****00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