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5问答:后宫女人的称呼,都有哪些来历?
欢迎来到《刘勃的国学课》。
又到了每周末的问答时间。
有同学问到了古代妻和妾的问题,说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只能叫一夫
一妻多妾制,不能叫多妻制。是不是这样呢?
古代婚姻制度
我们知道,很多问题都会有一个简单化的解释,反正记住了也大差不差
能应对一些问题。但随着认识的深入,可能就需要复杂一些的解释,才
好面对充满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的事实。并不是说原来的解释错了,而是
认识的阶段不同了。
就看妻妾问题,我们先来一个最简单化的解释:中国古代,妻的地位很
高,妾的地位卑微,相去悬殊。妻只能有一个,妾可以有很多,所以叫
一夫一妻多妾制。这个说法没有问题。
但一夫一妻多妾制和多妻制这两个提法,是否冲突呢?其实也不冲突。
因为“妻”这个字,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是,正妻也就是大老婆才
叫妻,那么妻一般只能有一个;广义则是,一个男性的合法女性配偶都
叫妻,当我们用到正妻这个词的时候,其实等于就是承认,还有不正的
妻。像《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里,提到褒姒,称她为“艳妻”,美艳
的妻子,虽然抱有对褒姒巨大的敌意,但仍然称她为周幽王的妻;而《礼
记·曲礼》里讲,“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这句话里,夫
人才是指正妻,而妻反而是指小老婆。
也就是说,当我们说古代妻妾制的时候,用的是妻的狭义,妻仅指大老
婆;但说多妻制的时候,用的是妻的广义,大大小小的老婆都是妻。
天子、诸侯的妻子该如何称呼
好,再看一个延伸的问题。
雨花石同学问:刘勃老师,能讲讲后宫女人称呼的来历和变化吗?比如
为什么正妻叫“后”?
这个问题很大,我们今天只谈先秦和秦汉,后面的朝代的情况,讲到后
面再说。
天子叫“王”,天子的正妻叫“后”,但本来王和后的意思差不多,都
是首领、统治者的意思。就是后来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分工,男的
叫王,女的叫后了。这种分工没有多少道理可讲,只是必须要分工了那
就分一下。
可以看一个有点类似的例子:国君的“君”。
《诗经·鄘风》有一首《鹑之奔奔》,是卫国人对国君的妻子宣姜表示不
满,于是来了这么一句:“人之无良,我以为君”,那个女的不是好人
啊,却成了我的君。这里的君,就是国君的妻子的意思。国君夫妇,都
叫君。要加以区分的话,则是国君还叫君,国君的妻子则叫小君、少君。
实际上读《诗经》或者《左传》,会发现对后宫里的女人的称呼是非常
混乱。只能大致说:
天子的正妻确实是叫后或者王后;诸侯的正妻,最常用的称谓是“夫人”,
第一次结婚时所娶的夫人,有个特别的尊称叫“元妃”。元妃死了,另
外安排一个女人主持家务,但不给夫人的名分,叫“继室”。
按照规矩,有所谓“诸侯不再娶”,就是身为诸侯,一辈子只能结一次
婚,不能娶第二位正妻,但实际上这个规矩显然没有被遵守。
不给夫人的名分但享受夫人待遇的小老婆,有专门的名字,叫“如夫人”,
如同夫人一样。后世,“如夫人”是对小老婆比较客气的称呼。
《诗经·召南》里有一首《小星》,这首诗到底说啥,争论颇多,但按照
汉儒的理解,那就是一个小老婆在自述心事,我们的夫人真宽容,丈夫
晚上在加班,还让我去陪他,如此如此。于是“小星”也就成了对小老
婆比较文雅的称呼。
《诗经》《左传》都是可信度很高的史料,提供的信息却如此混乱,其
实混乱恰恰说明真实,你想想自己的日常生活,很多称谓是不是挺乱的。
但是人嘛,要追求降低认知成本,喜欢井然有序的知识点,所以后来的
人追溯往事,就会讲得规范一点。
但是,因为它是后人“削足适履”制造出来的规范,所以一来不会完全
符合事实,二来不同的人讲的难免不一样。大致说,这些规范可以归纳
为两大系统:一个是媵婚制度下的后宫等级;一个是关于礼的儒家经典
中的后宫等级。
媵婚制度下的后宫等级
先说前一个,所谓的“媵婚制度”。
这是说,一个国君嫁女儿,根据门当户对的原则,他的女儿当然要嫁给
另外一位国君,然后他不能只嫁一个女儿过去,还要陪嫁小女儿和侄女。
然后,两国联姻是喜事,别的国家也要来赞助。怎么赞助呢?你嫁女儿,
我也赞助个女儿,这个拿来赞助的女儿,就叫作“媵”;你陪嫁小女儿
和侄女,我也陪嫁小女儿和侄女。这样,办一次婚礼,我们兄弟国家之
间,也顺便联络了感情,还有,你是和人家结亲家,我们也和人家结了
亲家。
你看,举办婚礼是多好的事啊,一下子那么多国家,彼此间增加了交流,
增进了感情,为营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显然是做出了重大贡献嘛。
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说什么“让别人去打仗吧!你,幸福的奥地利,
去结婚!战神玛尔斯给别人的东西,爱神维纳斯会赐给你!”这都是咱
们春秋诸侯玩儿剩下来的。
这个媵婚制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