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耳鼻喉科耳前瘘管反复感染伴红肿查房切除课件.pptxVIP

2025 耳鼻喉科耳前瘘管反复感染伴红肿查房切除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耳鼻喉科耳前瘘管反复感染伴红肿查房切除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耳鼻喉科的示教室,望着窗外树影婆娑,我手里翻着小琳的病历——这是今天查房的重点病例。耳前瘘管,这个被老辈人称为“仓眼”“聪明孔”的先天性畸形,在门诊太常见了。可真正让我揪心的,是那些像小琳一样反复感染、红肿破溃的孩子。他们的耳前皮肤反复化脓、结痂,有的甚至留下瘢痕;家长攥着病历本问“医生,这到底能不能除根”时,眼里的焦虑和心疼,我见过太多次。

耳前瘘管是胚胎发育时期第一、二鳃弓融合不全所致,人群发病率约1.2%,单侧多见,瘘管走行复杂如树枝状,盲端可深入耳轮脚软骨、腮腺区甚至外耳道。正常情况下,它可能只是耳屏前一个小米粒大的凹点,但一旦被细菌“盯上”——比如孩子用手抠、洗脸没擦干、免疫力下降时,瘘管内分泌物堆积,感染就像导火索,红肿、疼痛、化脓,甚至形成脓肿,切开引流后暂时好转,3个月、半年又卷土重来。

前言今天的查房,我们不仅要讨论这台切除手术的关键点,更要从护理视角拆解:如何通过系统评估预判风险?怎样用个性化护理阻断“感染-手术-再感染”的恶性循环?这些问题,既是对小琳负责,也是对更多类似患者的守护。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小琳,14岁,初中生,扎着马尾辫走进诊室时,左耳垂前明显肿胀,皮肤暗红发亮,她时不时用手轻按,眉头微蹙。“大夫,这已经是第三次肿了。”妈妈递过一沓病历,最早的记录是2023年8月——第一次红肿,当地医院诊断“耳前瘘管感染”,口服头孢+局部敷药后消退;2024年3月,同一部位再次红肿,伴疼痛,切开引流后愈合;2024年11月(也就是1个月前),感冒后瘘管口溢出黄色脓液,自行挤压后肿胀加剧,吃了10天抗生素,红肿没完全消,现在“摸起来硬邦邦的,碰一下就疼”。

专科检查:左侧耳屏前可见一0.3cm瘘管口,周围皮肤范围约3cm×2.5cm红肿区,皮温升高,触痛(++),未及明显波动感(提示脓肿未完全液化)。挤压瘘管口可见少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有异味。耳周淋巴结(耳前、耳后、颌下)未触及肿大。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1.2×10?/L(正常值4-10),中性粒细胞比例78%(正常50-70);C反应蛋白18mg/L(正常<10);瘘管造影显示瘘管走行向耳轮脚后方延伸约2cm,分支2支(提示手术需彻底切除分支)。

病例介绍小琳说:“同学总问我耳朵上是不是长痘痘了,我都不敢扎高马尾。”妈妈补充:“孩子最近月考成绩下降,说上课总想着耳朵疼,怕感染了被同学笑。”这让我意识到,这个“小瘘管”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痛苦,还有心理负担。

03护理评估

身体评估21局部情况:瘘管口存在,周围红肿范围3cm×2.5cm,皮温高,触痛明显,分泌物性状(脓性、异味)提示需关注感染程度。手术耐受性:小琳14岁,无基础疾病(否认糖尿病、免疫缺陷),营养状况良好(BMI19.2),对手术耐受度较高,但需关注青春期情绪波动对恢复的影响。全身反应:体温36.8℃(正常),但血常规和CRP升高,说明存在亚急性感染,需警惕感染扩散(如蜂窝织炎、软骨膜炎)。3

心理社会评估小琳是独生女,父母均为教师,对医疗配合度高,但因反复感染产生“手术能不能彻底”的疑虑(妈妈问了3次“复发率高吗”)。小琳自述“害怕手术留疤”“怕疼”,且因外貌问题产生社交回避(近期减少参加班级活动),焦虑自评量表(GAD-7)评分8分(轻度焦虑)。

辅助检查分析瘘管造影是关键——明确了主瘘管长度和分支数量,提示手术需扩大切除范围,避免残留。血常规和CRP提示当前仍有感染活动,需先控制感染再手术(指南推荐感染控制后2-4周手术,降低复发率)。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基于评估,我们列出以下护理诊断(按优先顺序排序):

急性疼痛:与耳前瘘管感染、局部炎症刺激有关(依据:患者主诉“碰一下就疼”,触痛评分VAS4分)。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瘘管感染导致局部红肿、分泌物渗出有关(依据:瘘管口周围皮肤暗红、有脓性分泌物)。

焦虑:与反复感染、担心手术效果及瘢痕形成有关(依据:GAD-7评分8分,患者及家属多次询问复发率、瘢痕问题)。

知识缺乏(特定):缺乏耳前瘘管感染预防、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知识(依据:患者曾自行挤压瘘管,家属对“感染控制后再手术”的必要性不理解)。

潜在并发症:感染扩散(蜂窝织炎、软骨膜炎)、术后切口感染、瘘管残留复发(依据:瘘管分支多,当前存在感染活动)。

05护理目标与措施

目标1:3天内患者疼痛评分降至≤2分措施:

药物干预:遵医嘱予布洛芬混悬液(10ml/次,q8h),观察用药后30分钟疼痛变化(小琳反馈“1小时后疼得轻了”);局部予50%硫酸镁湿敷(每次20分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