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阅片;
临床病史
基本信息:女,56岁
主诉:发现左肾结石5年
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在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肉眼血尿,伴左侧腰腹部不适,无阵发性绞痛,无向会阴部放射,无恶心、呕吐,无发热、畏寒,无胸闷、气促,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不适。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查B超示“左肾结石伴积水”,自行口服“中药”排石治疗,效果欠佳。以后定期复查。近期复查提示“左肾结石左肾积水明显增多”,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左肾结石伴积水”收入我科。患者近段时间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盗汗低热,无排肉眼血尿,精神、睡眠及胃纳尚可,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未服药治疗。
手术外伤史:有,2014年“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手术史。;
患者术前CT展示(2022.05.12);
临床病史
手术(2022.05.17):患者行左肾左侧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左侧经皮肾
造瘘术+左侧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
术后第二天查体(05.18):左肾造瘘管正常在位,引流畅,引流出淡红色液体,尿色红。
术后查体(05.19至05.23):左肾造瘘管正常在位,引流畅,引流出淡红色液体,尿色仍红。
复查泌尿系CT(05.23):如下图。;
患者术后CT展示(2022.05.23);
临床病史
介入科会诊意见:
56岁女性患者,因发现左肾结石5年于2022.05.14入院,入院诊断为左肾结石伴有积水和感染。患者于2022.05.17日在手术室行左侧PCNL术,术后留置肾造瘘管一条。
术前:血红蛋白145g/L(-);
05.21日复查静脉血细胞分析(海印):血红蛋白124g/L(-);
现肾造瘘管引流颜色持续红,考虑活动性出血,急诊行左肾动脉造影及栓塞
止血治疗。;
患者DSA展示(2022.05.24)
DSA:左肾动脉两条,左主肾动脉下部(左肾造瘘管走行区)见两支分支末梢散在数个点状、小结节状微小动脉瘤;左副肾动脉下部分支可见明显动静脉瘘,局部散在点状微小假性动脉瘤。;
经皮肾镜技术(PCNL)是腔内泌尿外科手术
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方面,
与输尿管镜技术及体外冲击波碎石共同成
为现代主要的治疗方法,已彻底改变??传
统开放手术的外科治疗方式。通过经皮肾
镜术、输尿管镜取石术及体外冲击波碎石
术等综合处理方法,可以使90%以上肾结
石可以免除开放性手术。微创经皮肾镜技
术(MPCNL)是改良传统经皮肾镜方法,缩
小肾穿刺造瘘通道直径,用输尿管镜或小
号肾镜取石。;
PCNL的风险
出血:是最多见也是非常危险的并发症。肾脏是血循环丰富的器官,质地脆弱。
肾盂的裂伤:肾盂的裂伤是由于在穿刺过程中的损伤,也可以是碎石过程中弹道激光或超声造成的损伤。
水中毒:经皮肾镜手术过程中,要应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以保持术野清晰。
如果手术时间过长或冲洗液压力过大,病人吸收的水量过大,就会造成水中毒。术中损伤周围器官:如损伤胸膜、肠管、腹膜、重要的血管、输尿管等。;
肾动脉假性动脉瘤
一、简述肾动脉解剖及分段
二、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机制
三、了解肾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及治疗相关
四、肾动脉假性动脉瘤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约20%的心输出量通过成对的肾动脉进入肾脏。
主肾动脉通常起自腹主动脉侧壁,低于L1椎体
水平的肠系膜上动脉。
主肾动脉通常长40-60mm,直径5-6mm。
右肾动脉较长,且往往比左肾动脉稍低。
右肾动脉是唯一位于下腔静脉后方的主要血管。肾动脉支数一般在1-3支之间,以每侧一支肾;
上段
上前段
下前段
下段
叶间动脉
后干;
肾动脉主干可在肾门前发出供应肾上腺、输尿管、肾周组织和肾包膜的动脉分支。
在肾捐赠者的评估中,应该注意主肾动脉的门前分支,因为这些分支可能使外科动脉吻合术复杂化。
肾脏段动脉之间无或很少有吻合支,如某一肾段动脉闭塞,相应供血区的肾实质
即可发生坏死。;
肾动脉变异
肾动脉变异可分为2类:
肾动脉提前分支(过早分支、肾门前肾动脉分支):可有多支,由肾动
脉发出并与肾动脉根部的距离15mm者。
副肾动脉:一侧肾有1支以上的额外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或其分支。;
副肾动脉
副肾动脉发生率约30%,10%双侧存在。
副肾动脉可以起源于主动脉或骼动脉,从T11到L4椎体水平的任何地方;
少数情况下,副肾动脉可能起源于肠系膜下动脉。
副肾动脉常出现在主肾动脉下方,当它们穿过输尿管前部,有可能压迫
输尿造成梗阻。
变异的肾动脉,也被称为极动脉,与通过肾门进入肾脏的副肾动脉不同,
它通过肾门外的包膜进入肾脏。
肾融合和位置异常的患者中,肾血管异常更为常见。例如,超过60%的
马蹄肾患者有多条肾动脉发自主动脉、髂动脉,甚至肠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