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精神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课件.pptxVIP

2025 精神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一份“迟到”的反思,换十分安全的未来演讲人

01前言:一份“迟到”的反思,换十分安全的未来02病例介绍:一场本可避免的“意外”03护理评估:抽丝剥茧,找出“风险地图”04护理诊断:用专业语言,定义“关键问题”05护理目标与措施:从“上报”到“闭环”,每一步都有温度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细节里的“生死线”07健康教育:让“安全意识”从“被动”变“主动”08总结:每一次上报,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目录

2025精神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课件

01前言:一份“迟到”的反思,换十分安全的未来

前言:一份“迟到”的反思,换十分安全的未来站在护士站的落地窗前,望着康复区患者们在阳光下做着手工,我总想起去年冬天那个雪夜——凌晨两点,值班护士小吴急促的电话声划破了值班室的安静:“张姐,3床李阿姨从床上摔下来了!她昨晚非说窗外有人喊她,不肯吃助眠药……”等我赶到病房时,李阿姨正蜷缩在地板上啜泣,右腕已经肿得像发面馒头。后来我们才知道,她因漏报了“近3日夜间躁动加重”的观察记录,导致夜班护士对风险评估不足。

这件事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很久。精神科护理不同于其他科室,患者因疾病特点(如幻觉、妄想、冲动行为)、药物副作用(如镇静后步态不稳)或认知障碍,本身就是不良事件的高风险群体。而不良事件上报,从来不是“打小报告”或“扣绩效”的工具,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护理流程的漏洞;是一把钥匙,打开持续改进的大门;更是一条纽带,串联起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预防”的安全链。

前言:一份“迟到”的反思,换十分安全的未来今天,我想用亲身经历的案例、真实的护理思考,和大家一起梳理2025年最新规范下的“精神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因为每一次规范上报,都是为了让下一个雪夜,少一些惊慌,多一分安心。

02病例介绍:一场本可避免的“意外”

病例介绍:一场本可避免的“意外”2024年12月15日,雪,-5℃。

患者李XX,女,58岁,诊断“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入院14天,既往有“夜间入睡困难、易惊醒”病史,入院后予“奥氮平5mgqn”(睡前)、“艾司西酞普兰10mgqd”(晨起)治疗。

事件经过:

19:00责任护士小王完成晚班护理记录,记录“患者情绪平稳,主诉‘今天能吃半碗饭’,未提及夜间睡眠问题”;

21:30家属探视时,患者说“晚上不想吃药,怕做噩梦”,家属未告知护士;

23:00夜班护士小吴发药,患者以“胃不舒服”为由拒服奥氮平,小吴因工作繁忙未及时与医生沟通,仅口头提醒“睡不着就按铃”;

病例介绍:一场本可避免的“意外”02:10患者自行起床如厕,因奥氮平未服用(平时服药后睡眠深),加上地板因雪天潮湿未及时防滑处理,在卫生间门口滑倒,右腕桡骨远端骨折。

这不是偶然的“意外”,而是环环相扣的“漏洞链”:患者拒药未追踪、家属信息未传递、环境风险未评估、护理记录不完整——而这些,本可以通过规范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在更早的环节被阻断。

03护理评估:抽丝剥茧,找出“风险地图”

护理评估:抽丝剥茧,找出“风险地图”面对李阿姨的跌倒事件,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系统评估:“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哪些风险因素被忽视了?”精神科不良事件的评估,需要从“患者-环境-护理行为”三维度展开。

患者层面评估疾病相关: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期易伴焦虑、睡眠障碍)、年龄(58岁,骨密度下降,跌倒后易骨折);药物相关:奥氮平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主要副作用为镇静、体位性低血压,漏服后可能导致睡眠周期紊乱、夜间活动增多;心理行为:入院后多次表达“不想拖累家人”,存在潜在自伤风险(虽未直接表露,但拒药行为可能是情绪波动的信号)。

环境层面评估物理环境:卫生间地面为普通瓷砖,雪天湿度大,未铺设防滑垫;夜间照明为壁灯(亮度不足,患者起床时视线不清);

管理环境:病房“风险标识”仅贴在护士站,患者及家属未接受过“夜间安全注意事项”宣教;

护理行为评估评估不全面:责任护士未动态追踪患者睡眠情况(仅记录“情绪平稳”,未记录“近3日入睡时间延长至2小时”);沟通不闭环:夜班护士发现拒药后,未按“拒药处理流程”(需15分钟内上报医生、记录拒药原因及干预措施)执行;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中“患者拒服奥氮平”仅写“拒服”,未注明“患者主诉‘怕做噩梦’”,导致后续分析时缺乏心理动机线索。这场评估像拼拼图——每一个碎片都指向:不良事件的发生,是多重风险因素叠加的结果,而规范上报的第一步,就是通过系统评估“画出”风险地图,让隐患“显形”。3214

04护理诊断:用专业语言,定义“关键问题”

护理诊断:用专业语言,定义“关键问题”基于评估结果,我们需要用NANDA(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标准,将问题转化为可干预的护理诊断。精神科不良事件相关的护理诊断,往往涉及“安全”“依从性”“沟通”三大核心。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