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前言演讲人
目录01.前言07.健康教育03.护理评估05.护理目标与措施02.病例介绍04.护理诊断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8.总结
2025孕产妇精神护理治疗依从性课件
01前言
前言作为一名在产科病房工作了12年的责任护士,我常说:“怀孕不是病,但孕产期的心理健康,能决定一对母子未来的生命质量。”近年来,随着三孩政策落地、职场女性生育年龄推迟,临床中遇到的孕产妇精神问题越来越复杂——从孕早期的“我真的能当好妈妈吗?”到孕晚期的“万一孩子畸形怎么办?”,从产后第一周的“乳汁不够是不是我的错?”到产褥期的“没人理解我为什么哭”……这些看似“矫情”的情绪背后,可能隐藏着焦虑症、抑郁症甚至更严重的精神障碍。
而最让我们揪心的,是部分孕产妇对精神科治疗的“不配合”:有的偷偷把抗抑郁药藏在舌下吐掉,有的拒绝心理疏导称“聊天能治病?”,有的即便出现自杀念头也坚持“忍忍就过去了”。治疗依从性低下,不仅让病情恶化风险增加3倍(《中国围产期心理健康指南2023》数据),更可能导致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低体重等一系列母婴并发症。今天,我想通过一个真实病例,和大家聊聊“如何用有温度的护理,让孕产妇愿意打开心门,主动配合治疗”。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去年9月,我接管了3床的王女士——32岁,初产妇,孕36+2周,因“情绪低落2月,拒绝服用医生开具的舍曲林5天”收入院。初见她时,她缩在床头,被子蒙到下巴,发梢沾着未干的水珠(后来才知道是哭湿的)。
她的主诉很模糊:“就是高兴不起来,看什么都烦。”但丈夫补充的信息更触目惊心:“她最近半夜总坐起来哭,说‘孩子生下来会恨我’;上周产检时突然冲医生喊‘别碰我肚子’,回家后把所有婴儿衣服剪碎了……”追问病史才知道,王女士是互联网公司项目经理,怀孕后被调岗至边缘部门,孕期多次因“先兆早产”住院,婆婆总说“我们那辈生孩子哪这么多事”,而丈夫因项目冲刺经常加班到凌晨。精神科会诊后,她被诊断为“妊娠期抑郁症(中度)”,但她拒绝服药的理由很直接:“药会通过胎盘,孩子会畸形。”
病例介绍这个病例像面镜子,照出了孕产妇精神护理的核心难点——生理变化带来的脆弱、社会角色转换的压力、对治疗的认知偏差,共同编织成一张“不依从”的网。要解开这张网,我们需要从“评估”开始抽丝剥茧。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是打开患者心门的第一把钥匙。针对王女士,我们从“生物-心理-社会”三层面展开,用了整整3天时间,因为“急不得,她的每一句沉默都可能藏着关键信息”。
生理评估基础体征:血压140/90mmHg(偏高),心率98次/分(偏快),睡眠日志显示夜间入睡时间>2小时,凌晨2-4点易醒;妊娠相关指标:胎心监护偶见变异减速(可能与母体情绪紧张导致的子宫血流减少有关),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孕周正常值(雌激素波动是妊娠期抑郁的生物学基础之一);躯体症状:主诉“胃里像压了块石头”“手指总发抖”,无器质性病变,符合“抑郁障碍的躯体化表现”。
心理评估量表筛查:PHQ-9(患者健康问卷)得分17分(中度抑郁),GAD-7(广泛性焦虑量表)得分12分(中度焦虑);认知访谈:当问“您觉得抑郁症是病吗?”,她沉默10秒后说“可能是我太脆弱”;问“如果不吃药,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她回答“不知道,但吃药的风险我看得见”;情绪表达:提到丈夫时眼眶发红,说“他给我买了很贵的DHA,但从来没陪我做过一次产检”;提到婆婆时语气冷淡,“她总说‘生了就好了’,可‘生了’之后呢?”321
社会评估家庭支持系统:丈夫工作性质导致陪伴时间少,但反复强调“我赚钱不就是为了她和孩子?”;婆婆从老家来照顾,但坚持“不能开空调”“必须吃10个鸡蛋/天”,与王女士的科学育儿观念冲突;
社会角色变化:原本是团队核心,现在“连工作群消息都不敢看”,自我价值感严重下降;
文化认知:受“孕妇不能吃药”的传统观念影响深,对精神科药物存在“成瘾”“致畸”的错误认知。
这些评估结果像拼图,拼出了王女士“不依从”的底层逻辑——她不是抗拒治疗,而是恐惧未知风险;不是“作”,而是孤独地承受着生理、心理、社会三重压力。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据:患者明确拒绝服用舍曲林,称“查过百度说会致畸形”;丈夫虽提供物质支持,但未参与心理疏导;提及药物时反复问“吃了会影响我以后哺乳吗?”1.治疗依从性低下与疾病认知偏差(认为“药物致畸”)、家庭支持质量不足(缺乏情感陪伴)、治疗副作用担忧(害怕“吃药变傻”)有关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3.知识缺乏:缺乏妊娠期精神健康管理知识与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依赖网络碎片化信依据:GAD-7得分12分,主诉“一想到要宫缩就发抖”“怕自己当不好妈妈”;胎心监护时因紧张导致基线变异减少。2.焦虑(中重度)与分娩结局不确定感(担心早产、胎儿健康)、角色转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