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颈椎病临床诊疗指南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如椎体骨质增生、韧带肥厚钙化、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等组织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近年来因长期低头工作、不良姿势等因素,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以下从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康复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一、分型与病理机制
根据受累组织及临床表现,颈椎病分为以下五型,临床以神经根型最常见(约占60%-70%),脊髓型病情最重(约占10%-15%),需重点关注。
(一)神经根型颈椎病
病理基础为颈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增生或小关节突肥大,直接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神经根受压后可出现水肿、脱髓鞘改变,严重者发生轴索变性。
(二)脊髓型颈椎病
主要因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OPLL)、黄韧带肥厚或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血供障碍。脊髓受压早期表现为局部缺血、水肿,晚期可出现神经元变性、坏死及胶质增生,导致不可逆神经功能损伤。
(三)交感型颈椎病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颈椎退变刺激颈部交感神经末梢(如颈交感干、窦椎神经)有关,引发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的一系列症状。
(四)椎动脉型颈椎病
因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导致椎动脉迂曲、痉挛,或颈椎不稳时椎动脉受机械性压迫,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五)混合型颈椎病
同时存在上述两型或以上临床表现,以神经根型合并交感型多见。
二、临床表现
(一)神经根型
主要症状为颈肩痛,疼痛沿受累神经根支配区域放射(如C5神经根→肩背部,C6→前臂桡侧及拇指,C7→中指,C8→环指、小指),可伴上肢麻木、无力。查体可见:①颈部活动受限(以旋转、后伸为主);②压头试验(Spurling征)阳性(患者低头,检查者双手加压头顶,出现上肢放射痛或麻木);③臂丛牵拉试验(Eaten试验)阳性(一手扶患者头部,另一手牵患侧上肢外展,出现放射痛);④相应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减退(如C6→拇指、示指)、肌力下降(如C7→肱三头肌)及腱反射减弱(如C5→肱二头肌反射,C7→肱三头肌反射)。
(二)脊髓型
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沉重感,行走不稳(踩棉花感),逐渐出现下肢肌力减退(如抬腿困难)、肌张力增高(如腱反射亢进),可伴手部精细动作障碍(如系扣、持筷困难)、上肢麻木。晚期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如排尿无力、便秘)。查体可见:①Hoffmann征阳性(弹刮中指远节,拇指及示指不自主屈曲);②Babinski征阳性(划足底外侧,拇趾背伸);③髌阵挛、踝阵挛阳性;④颈后伸时可诱发或加重症状(Lhermitte征)。
(三)交感型
症状复杂多样,可表现为:①头部症状:头晕、头痛(以枕部或颞部为主)、注意力不集中;②眼部症状:眼胀、干涩、视物模糊;③心血管症状:心悸、胸闷(需与冠心病鉴别);④周围血管症状:肢体发凉或潮热、手指麻木(无明确神经分布区);⑤其他:耳鸣、听力下降、恶心等。症状多与颈部体位变化相关,无明确神经定位体征。
(四)椎动脉型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与颈部旋转或后伸相关),可伴恶心、呕吐、复视、耳鸣,严重者出现短暂性意识障碍(因脑干缺血)。需与梅尼埃病、耳石症等鉴别。
三、诊断标准
(一)病史采集
重点询问:①症状特点(疼痛性质、放射部位、与体位关系);②起病诱因(长期低头、外伤史);③伴随症状(如行走不稳、大小便异常提示脊髓型);④既往治疗史(如牵引、药物效果)。
(二)体格检查
除上述各型特异性体征外,需全面评估神经功能:①感觉检查(痛觉、温度觉、触觉,定位受累节段);②运动检查(肌力分级0-5级,肌张力判断);③反射检查(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骨膜反射,膝腱、跟腱反射);④病理征(Hoffmann征、Babinski征)。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X线:正侧位片观察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椎间隙狭窄、椎体缘骨赘;过伸过屈位片评估颈椎稳定性(相邻椎体位移>3mm或成角>11°提示不稳)。
-CT:重点显示骨结构(如后纵韧带骨化、钩椎关节增生),对脊髓型、神经根型的骨性压迫评估优于X线。
-MRI:首选检查,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程度、脊髓受压部位及信号改变(T2加权像高信号提示脊髓水肿或变性),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至关重要。
2.电生理检查
-肌电图(EMG):神经根型可见受累神经支配肌肉纤颤电位、正锐波,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诱发电位(SEP、MEP):脊髓型患者可出现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运动诱发电位异常提示脊髓运动传导通路受损。
(四)诊断要点
需满足“症状-体征-影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