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3护理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测量血压时,若袖带缠得过紧,会导致测量值()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D.血压值波动大
答案:B
解析:袖带缠得太紧,未注气时已压迫血管,使测得血压值偏低。举一反三:袖带过松,测量血压时,袖带内充气后呈气球状,有效测量面积变窄,血压测量值会偏高;手臂位置高于心脏水平,测得血压值偏低;手臂位置低于心脏水平,测得血压值偏高。
2.预防压疮最关键的措施是()
A.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B.间歇性解除局部压力
C.避免局部受潮湿刺激
D.增加营养
答案:B
解析:压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所以预防压疮最关键的措施是间歇性解除局部压力。比如定时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局部受潮湿刺激、增加营养也是预防压疮的措施,但不是最关键的。
3.下列哪种溶液属于等渗电解质溶液()
A.5%葡萄糖溶液
B.10%葡萄糖溶液
C.0.9%氯化钠溶液
D.5%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C
解析:0.9%氯化钠溶液是等渗电解质溶液。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属于等渗非电解质溶液,在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失去渗透压作用。5%碳酸氢钠溶液属于高渗碱性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
4.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不需要准备的用物是()
A.棉球
B.吸水管
C.弯盘
D.开口器
答案:B
解析:昏迷患者意识不清,不能配合使用吸水管吸水。棉球用于擦拭口腔;弯盘用于盛放用过的棉球等;开口器用于协助昏迷患者张口。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下列属于医院基本饮食的有()
A.普通饮食
B.软质饮食
C.半流质饮食
D.流质饮食
答案:ABCD
解析:医院基本饮食包括普通饮食、软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和流质饮食。普通饮食适用于病情较轻、消化功能正常的患者;软质饮食适用于消化功能差、咀嚼不便者等;半流质饮食适用于口腔及消化道疾病、中等发热等患者;流质饮食适用于病情严重、吞咽困难等患者。
2.下列关于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A.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B.严格掌握输液速度,成人一般40-60滴/分
C.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D.需长期输液者,应从远心端静脉开始
答案:ABCD
解析:静脉输液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成人输液速度一般40-60滴/分,儿童、老年人及心肺功能不良者速度宜慢。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等。长期输液者,从远心端静脉开始,可保护血管,利于后续穿刺。
3.下列属于高热患者护理措施的有()
A.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B.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C.冰袋冷敷头部等物理降温
D.做好口腔护理
答案:ABCD
解析:高热患者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因发热机体消耗增加,需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物理降温可采用冰袋冷敷头部等方法。发热患者口腔黏膜干燥,易发生感染,应做好口腔护理。
4.下列关于疼痛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等
B.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C.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
D.遵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答案:ABCD
解析:对于疼痛患者,首先要全面评估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等,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放松,减轻疼痛感受。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可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遵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措施,但要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三、判断题(每题5分,共20分)
1.长期鼻饲的患者应每周更换一次胃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答案:√
解析:长期鼻饲患者胃管应每周更换一次,更换时从另一侧鼻孔插入,可减少对同一侧鼻腔黏膜的刺激,防止局部损伤和感染。
2.乙醇擦浴时,乙醇浓度为75%。()
答案:×
解析:乙醇擦浴时乙醇浓度为25%-35%,温度32-34℃,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皮肤血管过度收缩,影响散热,且可能刺激皮肤。
3.输血时,开始速度宜慢,一般不超过20滴/分。()
答案:√
解析:输血开始速度宜慢,一般不超过20滴/分,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再根据病情、年龄调整滴速。这样可早期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4.肌肉注射时,应选择肌肉较厚、远离大神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