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合单倍型分析挖掘水稻耐低氮候选基因.pdfVIP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合单倍型分析挖掘水稻耐低氮候选基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农学报2025,39(10):2083~2095

2083

JournalofNuclearAgriculturalSciences

文章编号:1000‐8551(2025)10‐2083‐1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合单倍型分析挖掘水稻耐低氮

候选基因

111122

邵美红赵玲玲程楚程思明朱双兵翟来圆

22,3,4,*

陈凯徐建龙

12

(建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1600;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

34

研究所,广东深圳518120;作物基因资源与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三亚中国农业

科学院国家南繁研究院,海南三亚572024)

摘要:土壤氮素不足是中低产田水稻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挖掘水稻耐低氮基因和培育耐低氮品

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为定位水稻耐低氮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和挖掘耐低氮候选基因,本

研究利用水稻种质资源导入黄华占背景培育的409份目标性状选择导入系群体,连续两年在正常施氮

和低氮条件下评价导入系的耐低氮相关性状,发现单株产量和单株有效穗数对低氮胁迫比较敏感,而千

粒重和每穗粒数受低氮胁迫影响相对较小。关联分析定位到影响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

和千粒重在不同施氮条件下的主效QTL55个,包括正常施氮条件下的14个,低氮条件下的16个、低氮与

正常比值(即耐低氮指数)的25个。对新检测到的4个重要耐低氮QTL进行候选基因和单倍型分析,

LOC_Os01g09240被鉴定为第1染色体4.51~4.71Mb区间qGYP1/qEPN1.1的一个最可能的候选基因,

LOC_Os06g13200是第6染色体的7.23~7.30Mb区间qFGN6.2/qGYP6.2的一个最可能的候选基因,

LOC_Os10g31220、LOC_Os10g31320和LOC_Os10g31420则被推断为第10染色体上16.31~16.51Mb区

间qTGW10的可能候选基因。对重要耐低氮株系在氮素含量低的山改田进行耐低氮评价,筛选出H82

和H414两份株系,在正常条件或低氮条件下均有较高的产量水平,耐低氮能力较强、综合性状较好,可

作为水稻耐低氮育种的亲本利用。本研究还针对中低产田的耐低氮及抗非生物逆境育种进行了深入探

讨,提出了标记辅助耐低氮基因和其他抗逆基因的聚合育种策略。

关键词:耐低氮;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单倍型分析;候选基因

DOI:10.11869/j.issn.1000‐8551.2025.10.2083

20世纪60年代,水稻育种经历了高秆向半矮秆转可持续的。由于过去水稻育种未曾对水稻耐低氮和氮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实用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各类实用性文档的撰写、修改、润色,擅长各类PPT文案的定制,同时收集有海量规范类文档,欢迎各界朋友垂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