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最新版)(0-14 岁).docxVIP

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最新版)(0-14 岁).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最新版)(0-14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目的与依据

为规范0-14岁儿童常见病诊疗行为,提升基层与三甲医院同质化服务水平,降低疾病负担与并发症发生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儿童诊疗操作规范》及2024-2025年发布的《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指南》《儿童特应性皮炎诊断与管理指南》等23项权威文件,结合儿童生理特点与临床实践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全科医师,覆盖0-14岁儿童常见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全流程诊疗,含诊断标准、治疗方案、护理要点及预防策略。

第三条核心诊疗原则

精准诊断原则:结合年龄特征、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避免过度依赖影像学或生化指标,如婴幼儿肺炎需区分病毒性与细菌性感染标志物(PCT、CRP)阈值。

分级治疗原则:轻症优先门诊治疗,重症(如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立即启动三级急救响应,明确转诊指征(如早产儿视网膜病需转眼科专科)。

安全用药原则:严格按体重/体表面积计算剂量,规避儿童禁用药物(如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监测肝肾功能及过敏反应。

防治结合原则:融入疫苗接种、营养干预、环境控制等预防措施,如手足口病强调EV71疫苗接种与手卫生。

家庭协同原则:明确家长在用药观察、护理操作、随访管理中的角色,避免自行停药或滥用偏方。

第四条工作目标

常见病诊断准确率≥95%,治疗有效率≥90%,重症并发症发生率≤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90%(治疗性使用病原学送检率≥80%),耐药菌发生率较基线下降10%;

家长疾病认知率≥85%,预防措施落实率≥80%;

0-3岁婴幼儿常见病首诊识别率≥90%,避免漏诊重症病例。

第二章感染性疾病诊疗

第五条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一)概述

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多见于5-14岁学龄儿童,全年散发,冬春季高发,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30%-40%。2025版指南新增耐药监测要求,我国部分地区耐药率已达60%-80%。

(二)诊断标准

临床特征:

主要症状:发热(多为38.5-39.5℃,持续7-10天)、刺激性干咳(夜间加重),可伴胸痛、喘息;

体征:肺部体征早期不明显,重症可闻及湿性啰音或实变征;

重症预警:持续高热>7天、呼吸困难、意识改变、LDH>300U/L、胸腔积液。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咽拭子支原体核酸检测阳性(发病1周内敏感性最高),血清MP-IgM≥1:160(发病7-10天出现);

炎症指标:CRP轻中度升高(20-60mg/L),PCT多正常(细菌性混合感染时升高)。

影像学:早期肺纹理增粗,进展为斑片状、大片状实变影,可伴肺不张或胸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

抗菌药物:

敏感病例:阿奇霉素(10mg/kg?d,每日1次,疗程3-5天),或红霉素(30-50mg/kg?d,分3-4次);

耐药病例:换用多西环素(8岁以上,2-4mg/kg?d,分2次,疗程7-10天)或左氧氟沙星(18岁以上,慎用);

混合感染:联合头孢曲松(50-80mg/kg?d,每日1次)覆盖细菌。

对症治疗:

止咳:右美沙芬(6岁以上)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0.5mg/次,每日2次);

退热:布洛芬(5-10mg/kg?次,间隔6小时)或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次)。

重症处理:

激素应用:甲泼尼龙(1-2mg/kg?d)或丙种球蛋白(2g/kg,单次输注);

呼吸支持:氧疗(SpO?<92%)或机械通气(呼吸衰竭时)。

(四)预防与护理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流行季佩戴口罩;

保持室内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阿奇霉素每月1次),避免与铝剂同服。

第六条手足口病

(一)概述

由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A16型为主)引起,5岁以下儿童高发,夏秋季节流行,通过飞沫、接触传播,重症病死率约1%。

(二)诊断标准

普通型:

发热(38-39℃)伴口腔疱疹(颊黏膜、硬腭)及手、足、臀部斑丘疹/疱疹;

病程1周左右自愈,无并发症。

重症型(预警指征):

神经系统:精神萎靡、呕吐、惊厥、脑膜刺激征;

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血压下降;

呼吸系统:呼吸急促(>40次/分)、肺水肿。

(三)治疗方案

普通型:

退热:物理降温或退热药(同MPP);

口腔护理:康复新液含漱(每次5ml,每日3次),避免刺激性食物。

重症型:

抗病毒:利巴韦林(10-15mg/kg?d,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3-5天);

免疫支持:丙种球

文档评论(0)

秋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