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教学有感
第一次带着学生走进《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这节课时,我特意提前在讲台上摆了砚台、墨锭和生宣,想让孩子们先从触摸材料开始感受传统。课刚开始,前排一个男生就小声嘀咕:“老师,这纸怎么一摸就破啊?比我们画画本的纸娇贵多了。”他的话让周围同学都笑了起来,也正好帮我打开了话匣子——我没有直接讲“生宣吸水性强”的理论,而是让大家每人拿一小块废宣纸,滴上不同量的墨,观察墨晕开的速度和形状。有个女生惊喜地举着纸跑过来:“老师你看!我滴的墨像小烟花!”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比起“笔墨情趣”这四个字的抽象概念,学生自己发现的“小烟花”,才是最生动的入门课。
在讲解“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时,我原本准备了示范视频,但发现播放时后排学生总忍不住伸手模仿,索性关掉屏幕,让大家都站起来,拿着毛笔(没蘸墨)跟着我做动作:手腕放松,笔尖垂直向下画直线,是中锋的“稳”;笔锋倾斜着扫过纸面,是侧锋的“灵”。有个平时坐不住的男生,居然跟着练了好几分钟,还问我:“老师,这样是不是像写毛笔字?但比写字好玩,能随便画线条。”我趁机跟他们聊起“书画同源”,但没讲太多专业术语,只是说:“你们看,咱们现在画的线条,就像写毛笔字时的笔画,有轻有重、有快有慢,这就是中国画的‘气’。”后来看学生的作业,有个孩子用中锋画了挺拔的竹子,侧锋扫出了蓬松的竹叶,虽然技法还很稚嫩,但能看出他真的理解了两种用笔的不同。
这节课最让我意外的是小组合作环节。我让大家分组用一张大宣纸创作,主题不限,结果有个小组居然画了“校园的春天”:有人用淡墨画了教学楼的轮廓,有人用中锋勾了柳树的枝条,还有人蘸了少量花青,点出了池塘边的小草。画到一半,有个女生着急地说:“哎呀,我刚才墨蘸多了,把柳树的枝条画粗了!”旁边的男生却笑着说:“没事,咱们把它改成随风飘的柳条,不就好看了吗?”我站在旁边,没出声干预,看着他们自己调整、互相帮忙,忽然想起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里说的“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比起我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画,他们在合作中自己解决问题、探索方法,反而更能体会到中国画的“意”。最后展示作品时,那个“画粗了枝条”的女生主动站起来介绍:“我们这棵柳树是被风吹着的,所以有的枝条粗,有的枝条细,就像真的一样。”台下的同学都鼓起了掌,我也觉得心里暖暖的。
下课的时候,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男生拿着他的作业过来,小声问我:“老师,我用侧锋画的山,是不是太乱了?”我接过他的画,看到纸上用浓淡不一的墨色画了几座小山,虽然线条不够整齐,但墨色的变化很有层次感。我蹲下来,跟他说:“你看,你的山有深的地方,有浅的地方,就像真的山一样,有阳光照到的地方,也有阴影,这就是‘墨分五色’啊。下次可以试着让线条再稳一点,但现在这样已经很棒了。”他听完,眼睛亮了起来,小声说了句“谢谢老师”,然后开心地跑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忽然觉得,教美术课,尤其是教中国画,不只是教学生技法,更重要的是保护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好奇心和热爱。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一个肯定的眼神,可能比讲多少专业知识都管用。
回想这节课,其实我没有讲太多高深的理论,也没有追求学生画出多么完美的作品,只是尽量让他们多触摸、多尝试、多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从来都不是靠死记硬背能学会的,而是要在一笔一画的实践中慢慢体会。就像有个学生在课后反思里写的:“原来毛笔不是只能写毛笔字,还能画出这么多不一样的线条,墨水滴在纸上也能变成好看的图案,中国画真有意思。”听到这样的话,我就知道,这节课的目的达到了——我没有把“笔墨情趣”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让它变成了学生自己能感受到的、鲜活的快乐。未来再上这节课,我想我还会保留这些“不按常理”的环节,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教学,从来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共同探索中一起成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尔集团资本运营案例研究.pptx VIP
- 幼儿园课件:绘本《太阳想吃冰淇淋》.pptx
- 锅炉安全操作培训记录.docx VIP
- 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22版).docx VIP
- 李坚贞忠之士贞.pptx VIP
- SL 670-2015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技术鉴定导则.docx VIP
- 红光机器厂实训报告总结与反思.pptx VIP
- 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癌风险分层管理和治疗策略中的应用相关试题及答案.doc VIP
- MBN_LV_124-1_2013-03 12V车载电子系统电气要求和测试.pdf VIP
- SJT 11364-2014 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