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学生优秀作文范文-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
开发自然与保护自然:在山水之间寻找平衡的智慧
暑假回老家,我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看着眼前重新泛起涟漪的小河,恍惚间有些出神。记忆里这条河曾因上游建起造纸厂变得浑浊发黑,河面上漂浮着泡沫和垃圾,连岸边的芦苇都枯黄低垂。而如今,新修的生态堤岸上种满了鸢尾和菖蒲,清澈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偶尔还能看见几只白鹭掠过水面。父亲说,这是村里关停了污染企业,又请来专家治理了三年才有的变化。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开发与保护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需要我们在山水之间寻找平衡的生存智慧。
一、开发的双刃剑:在经济增长与生态创伤间徘徊
人类文明的进步史,本质上是一部向自然索取资源的开发史。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到机器轰鸣的工业革命,每一次生产力飞跃都伴随着对自然更深度的开发。这种开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让人类从自然的敬畏者变成了改造者。但当我们沉醉于GDP增长的数字时,生态创伤的代价正悄然显现。
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这里曾是湖广熟,天下足的鱼米之乡。上世纪80年代,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政府推行向湖要地的政策,将大片湿地围垦成农田。我祖父辈的农民还记得,那时候推土机日夜轰鸣,原本长满芦苇的湖滩被翻耕成整齐的稻田,家家户户的粮仓都堆满了粮食。然而短短三十年后,生态系统的报复接踵而至——围湖导致湖泊调蓄能力下降,2016年暴雨时节,上游的洪水无处蓄积,下游的村庄接连被淹;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面沉降,一些老房子墙壁裂开了手指宽的缝隙;化肥农药随雨水流入河流,曾经随处可见的鱼虾虾蟹几乎绝迹。
这样的故事在全国范围内并不鲜见。国家林业局的数据显示,上世纪50年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通江湖泊400多个,如今仅剩通江湖泊22个。洞庭湖面积从1949年的4350平方公里缩减到2022年的2579平方公里,鄱阳湖面积也缩减了近三分之一。湿地消失带来的不仅是生态功能的退化,更是无数物种的生存危机。世界自然基金会《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指出,1970年至2018年,全球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9%,其中淡水物种下降幅度高达83%,而湿地破坏正是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开发带来的生态创伤同样触目惊心。我的大学室友小王来自内蒙古阿拉善盟,他小时候经常骑骆驼穿越沙漠去看爷爷奶奶。但十年前,当地兴起了mining热,无数矿企在沙漠边缘开采稀土,原本固定的沙丘开始移动,一些村庄被沙子掩埋。小王说:现在回老家,得在沙尘暴天里裹得严严实实,小时候那种能看到银河的夜晚,再也找不回来了。数据显示,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曾一度达267.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新疆的面积,虽然经过多年治理已缩减至261.16万平方公里,但局部地区的生态退化仍在持续。
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当开发脱离了生态承载力的边界,就会变成一把伤害自然也反噬人类的双刃剑。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却也在透支子孙后代的生存资源。这种不可持续的开发模式,正如生态学家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中警告的那样:人类对自然的战争,最终会成为对自己的战争。
二、觉醒的生态:从征服自然到守护自然的认知转变
当生态危机的警钟敲响,人类开始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这场认知转变的起点,是意识到我们并非自然的主宰,而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正如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所言: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自然之上的存在。这种觉醒催生了全球性的环保运动,也推动着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
我曾在浙江安吉县的余村参观过两山理念纪念馆。这个曾经因开采石灰石而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小村庄,在2005年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村党支部书记对我说:那时候我们村虽然穷,但空气里全是石灰粉,喝的水都是浑的。关掉矿场后,我们一开始也迷茫,不知道靠什么吃饭。后来他们决定发展生态旅游,将废弃的矿坑改造成景观湖,在竹林里建民宿,让城里人来体验农家生活。如今的余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8700元增长到2022年的6.4万元,而森林覆盖率却从76%提升到了81%。余村的变迁,正是中国发展理念转变的缩影——从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征服自然转向守护自然。
这种认知转变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哥斯达黎加曾经是森林砍伐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到1980年代,森林覆盖率已下降至21%。但这个中美洲小国开始推行生态保护优先的发展战略,将27%的国土划为自然保护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可再生能源。如今,哥斯达黎加的森林覆盖率回升至52%,8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生态旅游收入占GDP的8%。总统卡洛斯·阿尔瓦拉多曾骄傲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