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导学案 第二单元 6 芣苢  插秧歌.pptx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导学案 第二单元 6 芣苢  插秧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劳动光荣6芣苢插秧歌

学习任务目标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蕴含于其中的劳动热情。3.赏析诗歌的形象,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4.鉴赏诗歌的语言,分析其表达效果。

自主式预习【课文助读】一、作品、作者简介1.《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据

《史记》等记载,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其说。其中民间诗歌部分,相传由周王室派专人(古称“行人”或“遒人”)搜集而得,称为“采风”。有“男女相悦”之词,也有反映当时政治状况的篇章。部分西周上层统治者祀神祭祖、赞美业绩的作品,提供了关于周的兴起、周初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的重要资料。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诗经》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且具史料价值。

2.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诗派、晚唐诗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传世者仅为其一部分。亦能文。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中兴四大家”,亦称“南宋四大家”。著有《诚斋集》。

二、写作背景1.《芣苢》:生产劳动历来是文学作品反映的重要内容,中国文学中关于劳动生活的描写始于《诗经》。关于《诗经》的来源,有“采诗说”和“献诗说”两种说法。“采诗说”:每年的初春、冬天聚居在一起的百姓,将要分散到田野去从事生产劳动。这时,采诗官就会摇着木制的大铃在路上巡视,向百姓采集民歌,然后将采集到的民歌献给朝廷的乐师,将其配上乐曲,唱给天子听。所以说,周天子足不出户而天下事尽知。“献诗说”:周天子为了考察时政,命令诸侯百官献诗。诸侯采集诗歌献给周天子,周天子把收到的诗歌让乐官配乐演唱,以考察社会风气的好坏,了解朝廷政治的得失。

2.《插秧歌》: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在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时值农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故作此诗。

【语基积累】一、读准字音字词读音字词读音芣苢①掇②捋③袺④襭⑤?鍪⑥?fúyǐduōluōjiéxiémóu

二、词语释义词语释义采采①薄言②采③有④掇⑤捋⑥袺⑦襭⑧茂盛的样子都是助词,无实义采摘取得,获得拾取,摘取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提起衣襟兜东西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三、名句默写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芣苢》一诗通过动词的变换,将劳动细节和劳动过程真实地表现出来。其中,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薄言襭之薄言掇之薄言捋之薄言袺之

3.《插秧歌》中以极其通俗的语言描写插秧繁忙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插秧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雨具和雨势进行了描写,表现了插秧的辛苦和农人的吃苦耐劳。5.《插秧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农人低头弯腰、劳作不辍的紧张情景。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6.《插秧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富生活气息,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时时尽力、事事操劳的农人形象。照管鹅儿与雏鸭秧根未牢莳未匝

四、文化常识《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指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160篇。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桃夭》《伐檀》《硕鼠》《氓》《七月》等。雅,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作,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著名篇目有《采薇》《鹿鸣》《江汉》等。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著名篇目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68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